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487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孙中山精神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深深地植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肥壤沃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与西方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深受其亲人、好友和伟人精神品格的影响。孙中山精神的基本内容有:反帝反封建,救国、建国的爱国精神;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艰苦奋斗精神;崇尚德治,强调德教和修身的重德精神。孙中山精神对于我们准确、完整、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或学说、实现民族精神的现代化、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培养时代新人、提高现时代领导者素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2.
贾熟村 《云梦学刊》2009,30(4):67-71
孙中山集团属于共和立宪派,主张大权归议会、责任内阁、地方。袁世凯属于君主立宪派,主张大权归总统,议会仅供咨询,议员只是顾问,内阁是侍从,仅供奔走。双方是对立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合作。合作是暂时的,冲突仍然难免。  相似文献   
143.
上世纪20年代初北京交通大学确立的“知行”校训,与孙中山当时提出的著名的“知难行易”知行观有直接联系。孙中山主张“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强调科学认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理论对于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决定性意义,并以此推动史无前例的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步伐。校训“知行”二字体现了从古至今人们不懈追求的大学精神,是古老文化传统与现代学术理念的完美结合。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并推动社会经济大发展、大变化的今天,我们建设研究型大学仍需要把握好知行关系,继续传承“知行”校训的精神底蕴。作者建议“知行”校训字体恢复取自孙中山的亲笔题字。  相似文献   
144.
孙科继承孙中山铁路富强中国的思想,强调铁路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在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基础上,为中国绘制了一幅铁路建设蓝图,主张在"平等互惠"、"不损主权"的前提下,借用外资、以庚款和关税收入作担保发行公债等一系列方法来修筑铁路。孙科关于铁路建设的理论及实践,对今天中国的铁路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三月十九日,明思宗自缢身亡。东南沿海士民为了纪念他而创造了太阳三月十九日诞辰话语。明清易代后,三月十九日的象征意义由为君父报仇移转为“反清复明”。但是,当记忆的主体把对崇祯帝的纪念嫁接在太阳三月十九日诞辰话语之上后,三月十九日便开始了其历史记忆/忘却的旅程。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三月十九日话语在丧失其公共性之后,仍然以个体记忆的方式存续于民间,及至20世纪初,由于反清排满的革命者把三月十九日置于民族一国家语境里加以叙述,使三月十九日获致了近代性意义,而民国后大量出现的三月十九日历史记忆/忘却的再生产则透显出政治意识形态对立的背影。  相似文献   
146.
孙犁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 ,也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家。他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编辑理论。他在编辑的职业道德、编辑工作的过程、编辑的业务修养以及刊物自身特色上 ,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其核心是“求实”,其指向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编辑工作者应认真学习、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47.
在明代史籍中 ,对宣宗孙皇后多有褒词。其实 ,这些记载多属不实之词 ,需予以澄清。孙皇后在明代中叶政治中所起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 ,孙皇后在宣德时期争金宝 ,废元后 ,变乱宫闱 ,促使明朝政治由清明向腐败转变 ;其二 ,孙皇后在正统“土木之变”时期 ,阻挠成阝王朱祁钰即位 ,影响抗击瓦剌入侵准备工作正常进行 ;其三 ,孙皇后在“夺门之变”这个导致明朝倒退的宫廷政变中起了消极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孙皇后在明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转变中 ,确实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8.
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对外理念和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视民生为一切社会活动的重心,在其思想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学术界对民生主义作了大量研究,尤多着眼于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基本原则的阐释和解析。如果对其所含对外理念和主张作进一步探析,可以完整地认识民生主义全貌,并由此进一步了解三民主义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9.
陈翠玉 《兰州学刊》2010,(9):201-206
孙中山先生在顺应国情和时势的基础上,从中西古今文化中寻找智识和宝藏并加以创新,从思想基础、哲学、伦理、文化、政治制度等角度进行复兴民族文化的系统探索。贯穿其中的思想智慧,对于今天的我们思考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0.
高崇 《河北学刊》2006,26(4):225-227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虽然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但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已蕴涵了丰富的姐织行为学原理,如对军事组织群体的心理变化趋势,群体的凝聚力与士气,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等,都有精辟论述。这是《孙子兵法》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认真提炼、总结《孙子兵法》中的组织行为学的精华,可以更好地为现代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