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487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一书"结束语"中说:恩格斯晚年放弃了暴力革命的道路,主张通过"议会道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它把从《〈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摘抄的只言片语凑在一起,造成连贯文章的假象。据恩格斯同一文章,全面概括其思想体系,完整引证作总体解说,便可拆穿《陨落》的谎言及其断章取义导致颠覆原意的恶劣做法。从而证明:马、恩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是其终生为之奋斗的纲领。致力议会斗争只是针对特殊条件所作的革命策略的调整。《陨落》此举,依然是挖掘颠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陷阱,以达到其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92.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的兴盛与六朝诗歌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不仅从六朝诗歌中吸取营养,而且大量借用六朝历史典故来做比喻,大大丰富了唐诗的内涵。解读唐诗中关于孙吴之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甘宁、陆逊等人的典故,研究当时之历史,可以以诗证史,开展文史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93.
孙犁晚年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文学创作高峰,写下了十种散文集,集中表达了对社会对人生对文学的真知灼见,孙犁晚年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走向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创作上坚持为人生的文学以及以真善美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孙犁晚年的思想并非"小农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94.
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基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学说体系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是为了解决民族独立、主权在民问题,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解决国民生计问题。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归宿,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和创建中华民国的根本出发点。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最重要的是传承三民主义,特别是将民生主义的基本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5.
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2册存在标点失误94处:叙述语误为引文;引文误为叙述语;破句;当分未分;不当分而分;书名篇名人名误标失标  相似文献   
96.
关于主体反映清末社会、孙宝碹所著的《忘山庐日记》,目前学界对其探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以内容引证其他问题,就其本身的研究则较为乏见;解读文本往往着意于其文字表象,并侧重于点而非点与其他点的网络关系。其实,从网络史学切入《忘山庐日记》可知,孙宝碹之所以拥有丰富的西学知识,主要与其人际交往网络有关,这其中之重要者如孙宝琦、邵季英、宋茹等,另外还有一些外国友人。  相似文献   
97.
世人一般认为孙中山是一个怀抱崇高革命理想主义的激进革命家,也因此有“孙大炮”之称,喻其谋事、行事之不切实际。通过研究孙中山革命程序论中所提出的训政设想,笔者认为孙中山其实不乏理性与冷静,其所提训政设想,希望中国在建立民主体制之前,有一个准备与过渡阶段,以党权扶植民权,训练人民的素质,目标是建立宪政民主政体,有涤荡专制旧污与防止民主异化为民粹主义之双重使命。但其所提训政设想还是遗留内外双重缺陷,且相互关联,形成恶性互动,使其训政设想目标与手段悄然背离,不但制约其所提训政设想双重使命的实现,同时也遗有长远后患。  相似文献   
98.
张宁渤 《社会工作》2012,(12):32-36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甚至更早,却被1952年院系调整中断。1981年,中山大学在全国首批复办社会学专业。自此之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重新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一系列影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大事件足以被业界铭记:1986年,"广州会议"接纳开设社会工作课程的方案;1986~1989年,与香港大学合作全国最早的社会工作课程;1989年,举办全国首届"社会工作师资培训班"……此外,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还在发展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整体设想下,不断探索自主开设大学课程和举办民政干部成人教育和培训。迈入新千年,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更是因其所处的独特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而得到迅猛发展,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创"南派"社会工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9.
[1]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21、631.
[2] 王充. 论衡[M]. 北京:中华书局,1983:136.
[3] 何宁. 淮南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98:1236.
[4]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尚学锋,夏德靠. 国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7] 李零. 丧家狗--我读论语[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8] 程树德. 论语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90:172.
[9] 许维遹. 吕氏春秋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2009:345.
[10]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 桂馥. 札朴[M]. 北京:中华书局,1992:54.
[12]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0:211.
[13] 王引之. 经义述闻[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385.
[14] 郭锡良. 汉语史论集:增补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2.
[15] 王引之. 经传释词[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5.
[16] 孙钦善. 论语本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65-66.
[17] 沈玉成. 左传译文[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17] 《韩非子》校注组,周勋初. 韩非子校注:修订本[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35.
[19] 陆德明. 经典释文[M]. 北京:中华书局,1983:349.
[20] 王素.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05.
[21] 焦竑. 焦氏笔乘[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18.
[22] 钱穆. 论语新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28.
[23] 王聘珍. 大戴礼记解诂[M]. 北京:中华书局,1983:4.
[24] 扬雄. 太玄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98:171.  相似文献   
100.
骆洪 《学术探索》2013,(11):84-88
身份认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是学者们关注的要点之一,而在非裔美国文学中,身份认同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作家们刻意描写的或是评论家们努力挖掘的常常都与自我探寻、身份建构有关。非裔美国女剧作家洛琳·汉丝贝莉的经典剧作《阳光下的葡萄干》反映了民权运动初期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观念及其行为取向,体现在作为美国人而向主流社会的认同和回归本源的非洲文化认同两个方面。身份认同的关键在于人们对待本族群“根源”的态度取向和由此产生的社会行为。人们根据时代、社会背景和自身的社会定位来做出必要的取舍,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