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案例背景:影响语文教育“有效性”的因素有许多种:大纲、教材、教法、教学体制、教师等。但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我对“有效性”有着更多的思考。尤其是高三复习课,很多教师还在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还在按部就班地一个知识点接一个知识点地讲,这种表面看起来完整精彩的课堂,是不是真的适合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  相似文献   
12.
从语法领域语义平面角度,对典型式兼语句"N1+V1+N2+V2"的第一个动词V1从语义类型,即祈使意义、认定意义、情态意义、协同意义、导致意义、交接意义和存在有无意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从语义价的角度,对V1的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作为二价动词,V1主要表示及物动作、性质和部分感估意义。作为三价动词,V1是动作动词,连接三个强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杨宇枫 《云梦学刊》2013,34(1):129-134
先秦汉语“是”字主语句中有一类较特殊的次类——“NP,是+P”,其中的指代词“是”在语义上回指其前的名词性成份NP,这是汉语判断句系词“是”产生的重要句法环境。不过,该句式在先秦汉语中并不多见:通过对六部先秦典籍的考察,只有13例“NP,是+P”可以认为是较典型的用例,而这13例“是”字主语句仍然说明了指代词“是”的回指用法逐渐弱化,由一个可有可无的语用成份,最终发展为系词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指代词“是”和“NP,是+P”句式在语义机制和句法机制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类似的语言变化现象在汉语史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弗雷格的指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格认为专名有内涵和外延;涵义决定指称.弗雷格的概念词即为通名.弗雷格第一个将词的指称理论推广到语句上,论证了语句的内涵是其思想,外延是真值.作者认为外延论题也适用于语句.  相似文献   
15.
反身宾语句生成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身心二分”的“心支配身”认知框架,二是主观移情。反身宾语句有较强的描写性和事件伴随性,主要出现于文艺语体中。  相似文献   
16.
在以英语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习得中,使用规范标准的英语语言是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语言差异,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影响,对一些不符合英语语言规范的语句用法掌握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英语写作教程中提取了10个语句,考察英语专业学生对其的接受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各种语句语病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红楼梦》在叙事过程中运用空白艺术的方式及其产生的审美效果。《红楼梦》的空白艺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语句空白,或是利用语言的特殊功能,使语言所显示的意象与意象之间出现断裂或省略,或是利用特殊的句式把语句压缩,使语意出现跳跃,省去两种语言意象间的直线性因果联系,从而造成一种含蓄蕴藉,潜藏不露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对《韩非子》一书的考察,发现S-P主语句的出现次数远大于S之P主语句。S1后有语音停顿或可带语气调,是其重要的语法形式标志,S1在语义上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事件性;依据S1(S2P2)P1中的P1之不同类别,可以确定S-P主语句的不同句式;P1对S1来说,是一种论断或解说。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语言的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本文对比中西方生活环境及思维方式 ,展示中英文化在语义、句法的不同语言表达方式 ,分析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旨在增强翻译中文化的敏感性 ,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否定凭句中第一动词的“使令意义”判断兼语句的做法,并重新定义使令关系和兼语句的范围;指出一定要把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表层语法关系和深层语义关系区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