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0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03篇
社会学   1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脉络,比较中西古代文学批评,总结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92.
日本的政治转型,即由政府主导型转向政治主导型。文章对日本政治转型的社会背景和促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明了政治转型进程中几种体制的特点,进而预测政治转型下的日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四百多年里,国家主义和保守主义分别主导、塑造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及维也纳体系,而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虽然塑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主导该时期的却是激进主义。直到雅尔塔体系时期,民族主义才终于打败了帝国主义,自由主义则成功战胜了极权主义。因此,国际体系确立的背后是观念分配竞合的结果,是主流观念取向在竞合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观念作为深层次因素,始终是影响、塑造国际体系的更新与变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94.
网络大众民族主义指的是以大众文化的形态出现在网络上的民族主义。其表现方式有帖子、Q 群消息、博客与微博、网络游戏、网络新闻、黑客等等。其特征是:更为可见的大众性、更为多元的互动性、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狂欢式的话语风格、即时的反应与巨大的影响。网络大众民族主义惊人的号召力、多样化的形式和强大的现实影响力,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决策者的重视。在未来,它仍将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论题。  相似文献   
95.
全球化是以经济为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推进。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价值观建设模式必然由“传统性——现代性”转向“民族性——全球性”。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价值观建设既保持民族独立性,又适应全球化趋势要求。  相似文献   
96.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97.
徐春夏 《南都学坛》2002,22(4):29-33
20世纪以来国粹派、东方文化派、现代新儒家等不断举起“文化民族主义”的旗帜,试图在争取国家独立富强的同时,发扬传统,重建起独立的民族新文化。钱穆的整个学术活动,就具有这样的时代和文化流派特征。厘清了钱穆“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线索,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其整个学术路向演变的主脉。  相似文献   
98.
国际安全困境存在多元结构性维度:非均势化、宗教主义和民族主义极端化、恐怖主义化。国际社会必须标本兼治,才能捍卫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99.
由于民族存亡和战争的现实需要,抗战时期民族主义成为文化上的主要诉求。文学“大众化”一直以来就存在的形式焦虑,在抗战的复杂境遇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民族形式”论争就是这种焦虑的集中表达。论争寄托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形式”的不同想象,解放区的“大众化”运动中,“民族形式”被创造出来,赋予了具体的形态。尽管这些形态,不可能实现“民族形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承载的所有意义,但是却在社会政治动员中真正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民族主义视点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日两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政冷经热”的结构性矛盾,两国国民情绪受到了直接影响,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狭隘民族主义有所凸现。为此,必须加强民族主义的理性管理,促进中日民间的相互了解,推动民间感情的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