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5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武则天在长达45年的统治期间,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平定叛乱势力、巩固统一国家;发展科举制度、广泛选拔人才;实施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胸襟气量宽阔,善于纳谏从善。她是一位基本上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2.
吴经熊法律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吴经熊的法律哲学思想.从总体上讲,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阶段与后期成熟阶段.其早期阶段的思想主要由三对矛盾贯穿而成:法律资源论上的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之间的矛盾;法律方法论上的经验式观察与理性推理之间的矛盾;法律思想上的理想主义与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后期的思想则主要围绕着法律、宗教、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展开.通过研究作者揭示出了吴氏思想的核心部分:即超越东西方的法律文化.而这样的法律思想将构成对当今法律全球化时代挑战的一种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43.
作为<学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吴宓从文化保守主义的角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批评,其主要观点有三个方面首先,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有过于追求实用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其次,对他们把新文化运动强行纳入政治轨道不满.第三,吴宓对如何引进西方文化以及引进西方文化中哪些有价值成分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而作为吴宓等人思想之理论基础者,正是以白壁德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44.
北京画派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坛的一个重要流派,吴仲康是一位颇有造诣和影响的京派画家。吴仲康师从曹克家,学画从工笔动物入手,师法自然,并借鉴西洋绘画艺术手法,作画写猫见长。此外,吴仲康先生还是画界的一位活动家,热心举办画展活动,是多次画展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并与许多画家都有深入的交往,是一位对北京绘画艺术作出过贡献的京派画家。  相似文献   
45.
此文驳斥钱龙剔、姚培谦关于此诗的旧说 ,剖析吴湘案从初审到复勘的过程背景及实质 ,指出此诗乃为李德裕无辜被诬、有功被逐鸣不平而作  相似文献   
46.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乌兰夫牧区工作思想中,较为集中地体现出了乌兰夫领导和开展牧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这些原则和理念是:领导和开展牧区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牧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牧区生产力,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牧区工作中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牧区工作要以人民群众为本;开展牧区工作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努力构建和谐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47.
周宁 《唐都学刊》2006,22(4):108-112
晚清以降,西方新知大规模输入,但各门学科知识的传播并不同步。中医由于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疗效,面对西医的咄咄进逼仍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桐城巨子吴汝纶值此举国遵奉中医之时,力倡西医,诋斥中医,注重养生保健,大力引荐西方医学新知,甚至临终仍不肯一试中医,其原因何在?深入吴氏的生活世界和阅读世界,我们会发现,家门不幸、友朋交往和西书阅读是促成吴汝纶对中西医评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韩长生 《唐都学刊》2007,23(4):126-128
扇面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清新的一笔,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折扇是后兴的,北宋时由高丽人传入中国,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都是擅作折扇的高手。扇面画虽小,其神韵则不逊巨制,故吴门四家都愿在此一逞毫末,今人当借鉴之。  相似文献   
49.
论“营州事变”的成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才 《河北学刊》2002,22(4):67-71
武则天时期在民族政策方面的失误 ,以及武周统治集团内部的武李之争 ,乃是造成“营州事变”发生的深层原因。事变所造成的影响 ,涉及武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边防、民族、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更为深刻、久远  相似文献   
50.
以“恢复我固有之道德”为创作旨归的吴趼人,在上海租界难免成为厌世主义者。道德理想的受挫与厌世情绪的萌发,使得吴趼人对晚清社会发出了绝望的戏谑。愤世嫉俗的心态与诙谐夸张的描述相结合,让谴责小说喧嚣着人性与道德的隐秘邪恶,走向了隐私化、情欲化的邪僻路子,所产生的叙事效应偏离了道德教化的初衷。吴趼人属于租界文化语境培育出来的“双视野人”,但其双重视野未能达到视野融合,不能为批判洋人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民族意识的敦促下,吴趼人以“士”的价值体系为尺度,转而讥讽买办的洋奴嘴脸和名分僭越,在身份与道德上极端丑化买办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