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16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尔斯华绥与张炜的“家族”系列构成了两个各具特色的文学世界,它们深刻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人类家庭文化结构的同质性。血统与现实世界,形成了深具魅力的家族文学的源头。通过对于二者庞大家族系列的文学把握,家族形态的类似与核心质地的差异、家族中复杂的父子关系的男性密码、人身气质的群像营造原则以及知识分子审美的视角拉伸,都在比较中呈现出丰富而具深度的个人体验。由此出发,多角度、深层次地进入家族文学的结构,探讨中西不同时代的文学表现力,对中国当代文学家族的洞察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张爱萍将军是当年新四军中一员威震敌胆、骁勇无比的战将,他不仅在领导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指挥军民进行反扫荡同敌伪顽的英勇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军政繁忙、戎马倥偬的战斗间隙,创作了大量诗歌,记录其在盐阜淮地区留下的光辉战斗足迹与取得的辉煌战绩,反映出将军本色是诗人的儒将风采。其诗歌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强烈的抒情性、风格的豪迈性、语言的通俗性等鲜明艺术特征,达到了政治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堪称"史诗",已成为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与文化财富之一。  相似文献   
43.
宋代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发展的高峰期,而被誉为“宋代四大女词人”之一的张玉娘及她的《兰雪集》向来受关注较少,本文结合张玉娘的生活经历,对《兰雪集》的题材内容、作品的艺术形式、开始觉醒的女性意识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进而揭示《兰雪集》的文学成就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44.
本文研究南宋诗学家张戒及其<岁寒堂诗话>.张戒是一位爱国者,他论诗主要遵从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从两个方面推进了诗意学说.在诗意本体论方面较前人有所深入,在言志与咏物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45.
张謇作为清末国内立宪派的领军人物,其君主立宪思想及实践对清未立宪运动产生了巨大影 响。本文试从其君宪思想的形成、政治实践、特点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 张謇的君宪思想及其在中国立宪运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6.
清末新军以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实力最为雄厚。但后者中的革命士兵倒戈打响了辛亥首义的枪声,前者成为袁世凯威逼清室、胁迫革命的私人工具。从袁世凯、张之洞的个人因素来看,袁、张不同的练兵动机导致了迥异的治军之道,进而形成两军相去甚远的内在素质,最终决定了两军不同的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47.
章学诚对目录学上“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看法有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转变过程,尤其是对集部态度的前后变化,与章学诚的以史为本的文学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张维先生出身清末拔贡,朝考得中,任职学部;辛亥革命前后,参加同盟会;民国初年任国会参议院议员;后服务家乡,三度出任甘肃省议会议长等职.先生于诗、文皆有成就,尤于史学有很高之造诣、卓著之成就,曾三度受聘兰州大学(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学院、国立兰州大学)讲授史学,其著作<陇右金石录>诸书,被列为中央研究院国际交流书籍,为当时国内著名学者.本文是<还读我书楼文存>一书的序言,是在整理点校先生诗、文、史诸学遗书基础上,对其学术造诣、成就的介绍评述.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从元美学视角透视张承志叙事美文所指能指的特性,其中,特别强调这一叙事美文中的宇宙意识和诗之思的形式。正是由于这些形式,张承志的叙事美文对于中国文学的复兴乃至东方文化灵魂的完全更生来说具有异乎寻常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50.
略论新感觉派、张爱玲及王朔作品的都市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新感觉派、张爱玲和王朔作品中都市文化的不同内涵的分析,阐述了他们不同的文学价值追求,以及这种不同追求所体现的都市变迁与时代变化特点。同时,通过对他们把握都市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异化感所共同立足的个体原则的分析,论述了个体精神追求的不同在大致相同的审美准则中衍生出来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