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96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1553篇
社会学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韩非文学思想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的文学思想一直不受学术界重视,宛其原因,主要由于韩非是一个文学否定论者。然而,韩非否定文学,认为文学有害于政治,是从其法治主张出发的,结果造成了文学与政治的分离;在否定文学的政治作用的同时,韩非认识到文学具有审美、娱乐和实用等功能,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韩非的文学思想是片面的,但也是深刻的,这种片面的深刻在于它在不适当地否定文学的政治伦理价值的同时,也惊醒了先秦儒家鼓吹的以文学代替政治的痴情梦幻,迫使人们重新思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为文学发展寻找新的出路。韩非的文学思想是从先泰混沌未分的学术文化发展到两汉以后不断分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转折,应该受到文学思想史家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2.
屈原的《九歌》《招魂》通过生命本身的热烈追求 ,深情缠绵 ,豪奢享受 ,展示了一种“盛”美、“奢”美、“华”美、“豪”美。这在汉人精神和汉赋风格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挥。在美学上 ,它所体现的精神实质是戏剧和宴会的 ,而不是典礼的 ;是音乐与舞蹈的 ,而不是文学的。在主要受儒道两家思想浇灌的中国文艺的历史上 ,这种崇尚强的生命力或生命强力的审美追求尤其可贵  相似文献   
133.
传统翻译美学的理论根基薄弱,而符号学与翻译美学的联姻则可以弥补其不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关注语言的表征性、符号的逻辑结构、翻译标准的客观性以及符号学的包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提出符号美学的三大原则,即标记性结构原则、弱隐含原则和意义的多项性原则,旨在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用以指导翻译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4.
生命美学是一种靠对生命的体验和直观、直指本心的美学。健美操是表现美的人类活动,它的起源、发展及其自身特点与生命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健美操的生命美学特征首先体现在蕴含着健康美和形体美的人体美当中;其次,健美操的运动过程也展现着精彩飞扬的生命活力美,具体体现在健美操的动作造型美、节奏韵律美和自由创造美之中。  相似文献   
135.
教育美学观构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分别是对应于应试教育、灌输教育而言的,而教育美学观则是对应于教育异化而言。教育美学观是一种不同于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抑或是对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总结与超越。教育美学观主张创造教育美,强调学生审美学习活动,并实现学生身心自由发展。关注教育的人生观照、心理关怀,重视教育的超越意味,是教育美学观得以实现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6.
比较美学不仅是多种文化语境中的比较、理解和对话 ,而且是维系人类美好的感情、信仰和理想的最佳纽带。由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决定 ,比较美学在 2 0世纪从孕育到形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 2 1世纪 ,比较美学必将大力发展和日臻成熟。其成熟标志和发展契机主要是 :1.比较美学理论专著问世 ;2 .在高等学府开设比较美学课程 ;3 .比较美学系在重点高校中建立  相似文献   
137.
中国自近代以来,始终存在着一个试图向社会独立发言的自由主义文化群体,它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虽然20世纪中国美学体现出多元发展、不断调整的态势,但由于美与自由问题的本质联系,自由主义美学精神就必然构成了这一进程的主干。以康德美学为理论起点,以价值中立原则介入审美实践,以理想主义重建审美乌托邦,是自由主义美学在本世纪表现出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8.
从比较文论的视野来看,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穷苦人生的产物的“苦难诗学”,一直有普遍影响。虽然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深入地追究起来便不难发现,诸多的诠释往往显得似是而非。问题不在于艺术是否擅长于表现苦难,而在于如何表现。优秀的艺术尽管与苦难体验密切相关,但与其说这是对穷困的咏叹,不如讲是对苦难的超越。在根本上讲,真正的艺术杰作尽管远离消费主义的“欢乐诗学”,但却属于为人生祝福的“幸福美学”。  相似文献   
139.
18世纪英国的经验派美学家最早从主体自身出发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的思想。这一思想最早由夏夫兹博里提出,哈奇生、艾迪生、休谟、伯克等人继承了审美无关利害的思想。在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影响下,康德将"审美无利害"确立为一种美学原则。英国经验派美学提出的"审美无利害",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分化性特征。英国经验派美学家以此改变了单纯以德国理性派来研究美学的现代起源的观点,其地位和作用由此得到突显。  相似文献   
140.
新实践美学的审美超越——答章辉先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个偶然的机会,读到章辉先生的文章<论审美超越--兼向邓晓芒先生请教>[1],之所以拖到将近五年之后才作这个回应,端赖自己孤陋寡闻.好在所讨论的问题并不受时间限制,并可趁此机会将笔者和易中天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提出的新实践美学的观点,结合对它的一些误解更清楚地阐明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