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83篇 |
免费 | 262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6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40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72篇 |
丛书文集 | 479篇 |
理论方法论 | 133篇 |
综合类 | 4889篇 |
社会学 | 120篇 |
统计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348篇 |
2013年 | 266篇 |
2012年 | 359篇 |
2011年 | 428篇 |
2010年 | 379篇 |
2009年 | 364篇 |
2008年 | 342篇 |
2007年 | 427篇 |
2006年 | 409篇 |
2005年 | 321篇 |
2004年 | 319篇 |
2003年 | 261篇 |
2002年 | 238篇 |
2001年 | 167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农林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生态形势十分严峻,水产品的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农林类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日益重视。阐述了某些农林类开发项目的污染特点及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土壤、生态、风险、景观、安全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并提出图像法、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在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陈莹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5):110-112
加强农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农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教改实验探索已势在必行。探究提升农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促进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健康发展,是全面提升农业院校素质教育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993.
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农业女性化的基本状况,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女性化的客观意义,总结了农村妇女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充分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4.
贸易技术壁垒具有合理性、灵活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发达国家常在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认证与合格认证等方面设置技术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对策主要包括:开展技术创新;实行农业标准化;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95.
李彦玲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20-21,26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有效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情况入手,通过对制约其有效转移的因素分析,提出大力推进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是检验我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构建农业组织化体系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具备规范的组织原则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97.
试论农村社会的灾变承载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及政府对农村社会经济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这次SARS流行则暴露出农村社会的灾变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政府为控制SARS在农村蔓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从理论角度考察,它反映的也是一个社会公正问题。要提高农村社会抵御灾变的能力,惟有中央政府加快制度创新,推动行政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998.
明前期北方灾荒与农业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政府不作为、农民贫困及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与明前期北方农业开发恶性互动,明代北方地区旋即陷入"开发→贫困→灾荒→开发"之区域贫困化怪圈.时人反思,农业开发应以富民为要,且以增加政府投入、加强管理及重视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为良方;而强化社会保障功能,改善开发区人民生产生活观念与方式,实施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明代北方农业开发的历史昭示. 相似文献
999.
"三农"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宪政原因:宪政理论的非本土化与实际国情的冲突导致"三农"在国家现代化战略中的缺位;失误的宪政变革导致中国农民与现代化绝缘;宪政值取向的扭曲导致中国社会由农民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的进程大大延缓.解决"三农"问题的宪政之路在于把"三农"问题入宪,确立其在国家宪政战略中的应有地位,制定完整的涉农法律体系,全面保障农民的自治权、受教育权、司法救济权、自由发展经济权、农地权、产品自由流通权、经济服务权、财务金融权、独立的私有财产权、政治权、迁徙权、社会保障权、社会人格权等等,确立违宪审查制度,避免立法、执法、司法及行政行为对"三农"利益的损害,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000.
吕萍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2):69-74
农业产业化是继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在推进贵州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文章通过对我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要推进贵州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快建设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