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5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317篇
社会学   14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白先勇来说,对存在主义的持久兴趣来自一种境遇的相通和自我认同建构的需要。白先勇的小说表现出个体存在的焦虑和民族文化的忧患。前者映照出作者个体生命认同困局;后者则寓示着战后台湾以及海外中国人存在困境。将个体悲剧融进民族国家的历史叙述,是白先勇能够不囿于西方现代派、建构中国现代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外语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学习成绩的好坏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的认知差异、智力差异、年龄、兴趣、学习动机等等。但除了这些因素外,学习者的个人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积极情绪、情感的参与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抑制、沮丧、怀疑等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53.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辅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探讨小组辅导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作用为目的。采用自编的小组综合辅导方案对10名考试焦虑程度不同的大学生进行了6次小组辅导,并使用SCL-90、TA T前后测对辅导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为:①后测SCL90各项因子得分低于前测,其中躯体化、抑郁及附加项目上有非常显著的减轻(P<0.05),在焦虑、恐怖和偏执上有显著的减轻(P<0.01);②TA T后测分数没有显著变化。得出结论: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综合辅导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4.
精神分析的焦虑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古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关于焦虑的实质、产生根源、分类及防御机制等理论作了阐述,并对其理论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5.
透视焦虑--焦虑本质的哲学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虑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普遍而恒久的历史话题和现实存在。哲学与心理学都对之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分离"与焦虑、"分离"与自由、自由与焦虑以及死亡(空无)与焦虑的关系看法的讨论,得出了如下观点:随着人生历程的进展,"分离"的意义不断变化;各种"分离"意义与焦虑都呈因果关系;"分离"与焦虑是人生永恒的主题;焦虑与人生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分离"与焦虑为主线刻划的人生发展观点对于丰富我们对人生发展的理解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6.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dopting a noncognitive perspectiv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people's anxiety or, its opposite, feelings of security about living near hazardous industrial facilities. Results of our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among residents of a heavily industrialized area indicate that at least four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response patterns exist: the Secure, the Accepting, the Defensive, and the Vigilant response. In this order manifest anxiety increases, which increase is shown to be a function of the assessment of the threat, of the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al control (specific), and of hope (generalized) to bring about a better environment by one's own action. As an application of the usefulness of this typology we discuss the various explanations for the often-observed male/female difference in anxiety regarding industrial threat.  相似文献   
57.
李永平是早期马来西亚华文作家中独具风格的一位,他的写作指向个体、民族和国家,也指向了语言审美世界的终极.中国原乡、中国母亲、中国文字形成了他的文学世界里三位一体的主题,三者之间的互为代换指涉,既坐实了李永平的文学意识形态,也生出无限空虚怅惘.李永平在其作品中寻找自我认同的同时,也是借"再造语言"来再造中国文化的幻象.在一片后殖民、后现代的论述风潮中,李永平的"文字花园"无异于一场文化身份焦虑症的语言大发作,但地理的分割和政治的分野也终究令他的中国身份陷入乱真而疑真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58.
论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情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虑是由心理压力引起的,贫困大学生面对的各种压力要比其他学生大,于是产生焦虑的频率要比其他学生高.贫困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可以归为三类:亲情压力、社会压力和学校压力.根据焦虑产生的原因可以把焦虑分为三种: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贫困大学生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减轻和克服焦虑情绪的.  相似文献   
59.
外语课堂焦虑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外语课堂焦虑状况及其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关系,笔者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测得54名一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程度,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外语课堂焦虑与学生英语总成绩、阅读理解成绩和听力理解成绩的关系.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分别与他们的英语总成绩、听力理解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即外语课堂焦虑程度越高,英语总成绩和听力理解成绩越低,反之亦然;而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与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不但对他们的英语听力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还由此不利于他们英语总成绩的提高,以及培养他们英语学习兴趣和长期坚持英语学习的意愿.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能忽视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尽量降低外语课堂焦虑对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Virtual reality (VR)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techn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anxiety disorders. However, there are no existing standards and best practic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s to achieve their intervention goa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VR intervention for student veterans with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nd test feasibility utilizing a three-stage development model. The development of a therapeutic VR environment may benefit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of researchers from various fields of study. Utilizing three stages of prototyping with two virtual reality platforms, fully immersive video (n?=?6)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n?=?8), the research team designed an intervention for student veterans with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testing bio-reactivity of participants. Results of prototyping include user feedback validating increased stress levels and increased bio-reactivity specifically in galvanic skin response and heart rate elevation. Implications include the use of 360° video for prototyping 3-D virtual reality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