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政府包揽福利到社会办福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社会福利走出的一条新路。佛山民政工作提供了一个地级市、一个中等城市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具有佛山特色的典型。它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有四:一是密织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网;二是摸索“一院两制”新模式和新特点;三是实现福利服务资金筹措社会化;四是建立社会化福利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998 年五年载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收稿及刊用率,稿源,分类,内容,篇幅,出版时滞,作者情况以及各类基金论文发表情况等.将其统计结果与文献〔1〕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刊用率,出版时滞和文章篇幅均较上一个五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近半个世纪的夜郎文化研究 ,造就了第一个研究顶峰 ,即南抵兴义、北至赫章、东达贵阳、西到盘县这样一个范围内的大规模的挖掘考古。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 ,文化拉动经济的口号越来越响 ,将夜郎文化打造为贵州品牌 ,是夜郎文化的第二个研究顶峰。本文试着从民族古籍的角度 ,特别是从彝文古籍中 ,再次寻找夜郎遗迹。彝文古籍 ,代表着西南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 ,自有着它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 ,其中包容着许多真实而复杂的西南各民族迁徙、演变以及地域城池的变迁史。而这些 ,与夜郎文明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于史学家、民族学家还是考古学家 ,都有着很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纪南城是楚国都城的典型代表,对于纪南城起始时间,学术界有三种典型的观点:春秋早期说,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说及战国中期至晚期说。结合纪南城考古发掘、墓葬年代及人口数量,对楚纪南城定都年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南中地区在汉政府开发西南夷前后的考古学文化,探讨汉晋时期南中各地的考古学文化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安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安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低的主要制约因素为缺乏资金、成果技术不成熟、企业对成果的吸纳力不强、成果偏离市场需求、成果评价不可靠、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不健全、技术市场发育不成熟,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武汉部分先秦遗址考古土壤中的植硅石组合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植硅石分析新方法对武汉周边先秦遗址考古土壤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植硅石含量丰富,且具有一定的组合分带性,结合考古年代与文化期研究,揭示出武汉地区新石器中晚期(5000-2700aBP)气候环境变化信息,即先后经历了温湿期、温凉期、干冷期、暖湿期、温湿期。气候环境的演变于区域上具有可比性,且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北方商周墓葬出土的11件"弓形饰"或"月牙形饰",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它们是用作"胸饰"或"项饰"的,均是某种身份的标识物。  相似文献   
19.
汉文化与古代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的研究是跨学科的。本文从文化和汉文化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考古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尝试指出自西汉以来的新疆考古学进存(遗迹、遗物)中的丰富的汉文化遗存,以及来自帕米尔以西的文化遗存和新疆本地的文化特征;并试图指出,从整体评价上来讲,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汉文化,在历史时期(自西汉至清),是影响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个观点,与目前有些人所喜欢的片面强调帕米尔以西文化因素影响的观点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的教育制度将神话学放在文学专业内,其研究对象以文字书写的神话文本为主。20世纪后期,受到文化人类学知识范式的影响,国际的神话学研究格局大致经历了两次拓展性的变革,即在原有的文学性的文字文本的神话研究之外,拓展出非文字的神话研究:口传神话与图像神话。文章将这两种学术取向概括为"人类学转向"和"考古学转向",说明其对神话研究格局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