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4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95篇 |
理论方法论 | 33篇 |
综合类 | 316篇 |
社会学 | 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如何认识两个“主义”是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教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一方面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还必须科学认识对待资本主义。唯有把对两个“主义”的认识置于现实基础之上,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主义”的理论,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2.
刘小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6):696-699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社会主义已经从理论变成了现实,资本主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以及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东剧变,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和西方“马克思学”者的根本分歧,也是正确认识社会形态转化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3.
曹志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90-93
19世纪40年代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颁布早期环境立法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开始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他们具体地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环境污染的类型、状况和危害,深刻揭示了造成环境污染的认识根源、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并富有卓见地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能性途径。这些思想对认识和解决今天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4.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认为,生态学是反对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他批判了“经济增长有限论”和“自然资本化”理论,批驳了生态帝国主义的错误观点,驳斥了“技术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观点,认为不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仅仅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生态技术的发展是不能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45.
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分析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思想演变过程入手,探讨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两个发展趋向及形成原因,总结毛泽东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6.
He Zhixian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
课本《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过于简单化,使这一概念带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在教学活动中,往往造成学生思维脱节、思路中断,难以全面理解其根本性质。教师讲受这一概念时,应作详细解释,并给出较为全面的定义,以利于学生认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47.
郑矿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0-14
本文论述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的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深刻剖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权力资本化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揭示了权力资本化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剧社会两极分化及附庸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本论文还提出了遏止权力资本化问题的根本途径,即在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前提和坚持不懈地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必须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建设。 相似文献
48.
陈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2):168-174
新传媒正在从时空观念、经济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全方位地形成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是一个以互联网为社会深层结构的开放世界,它的地平线已经显现。作为新世界的网络世界,有其自身的逻辑,但离不开人类的积极参与。新世界在方法论上,更倾向于归纳逻辑、认知逻辑和论辩理论。新世界的出现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何时灭亡、人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产生更多的开放性思考。 相似文献
49.
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国家间关系 ,是列宁当时面临的一个全新问题。对这一问题马克思没有提出更多的建议 ,因为他始终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或多数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社会主义很快取代资本主义 ,不存在两种制度长期共存的情况。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出发 ,开创性地提出以和平的方式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并逐步形成了其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思想。 相似文献
50.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但在资本“效用原则”与增殖性的驱使下,人类社会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与生态破坏的共生关系,探索人与其“无机的身体”疏离的根源,论证“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资本吞噬自然的催化作用,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进行了深刻批判。为应对生态危机的蔓延与恶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化解方案,但仍存在着悖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意和实践品格的倾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破解全球生态危机、建设清洁美丽的中国与世界,既需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原则,又需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