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2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704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低碳经济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是低碳经济相关讨论较为热烈的时期,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归纳而言,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实现低碳经济的经济手段,即碳交易、碳税制度的可行性、创新性研究,低碳能源的利用和低碳交通的构建研究,低碳城市的建设研究,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及低碳经济理论的完善。通过分析发现,未来在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将更加趋向于微观层面,更多地借用实证研究来检验低碳经济实现的方式方法,以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2.
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低碳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我国要改变原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低碳经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及城市化快速发展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世界前列;但人均排放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采用物联网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突破点;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能与可再生能源是建设低碳社会的基础。倡导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是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3.
我国民事诉讼中一直以来以中立证人观规定、理解证人,也以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作为判断证人证言证明力的重要方法。其实证人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方式上与案件或者当事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中立证人不仅是一种乌托邦的设想,同时与现代诉讼制度的改革是异质的,为此应在克服传统中立证人观的基础上,确立与之适应的证人评价法,这就是矛盾评价法。  相似文献   
44.
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能耗较高,使得建筑业成为了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基于STIRPAT模型估计的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法,主要研究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增长率与建筑业碳排放量、减排效果和峰值出现时间的关系。最后指出,提高建筑业相关的技术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以降低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5.
大气环境是人类共同资源,保护共同资源应体现不同历史责任,体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航空碳关税政策具有正义性,有利于实施全球性的行业减排,有助于人们调整生产和消费方式.但是,全球性的共同问题由区域法律规范调整不公平也难以实施.航空碳关税政策隐藏着利益博弈,国家之间的利益调整应通过制定国际法规则,在尊重平等权的基础上,坚持生存权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46.
碳交易市场的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政策催生了碳交易,也诞生了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市场,兼具环保市场、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特点,这些特性导致各国政府需要对该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以防止市场滥用、价格操纵、市场欺骗等现象,保障温室气体减排行为和市场行为健康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若干可从事碳交易的交易所,部分省份正在进行碳交易试点,碳交易市场机制及监管机制必须同时建立及完善。碳交易市场的监管体制和制度是综合的,监管主体包括综合经济管理、环保、能源和金融管理等部门。  相似文献   
47.
本文运用TREMOVE中国模型和中国国家数据,模拟新的车船税政策和碳税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模拟结果显示新的车船税和碳税的实施会使CO2排放量在2030年时下降1.19亿吨。同时如果公共交通对私人交通的替代弹性变大,公共交通更为便利或限制小汽车数量时,CO2排放量均会有更加可观的减少。两个税收政策的同时实行还会对社会福利和政府税收产生正向的影响,在双红利效应下,以环境税代替劳务税,会对社会福利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8.
基于1999—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数字乡村发展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相较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贸易顺差区间,这种抑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贸易逆差区间更为显著; (2)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下,农产品贸易对本地区和“毗邻地区”农业碳排放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相较于农产品出口贸易,农产品进口贸易抑制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3)农产品贸易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过程中存在数字乡村发展双重门槛,即随着跨越数字乡村发展两道“门槛”,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增的特征。由此,提出推动农产品贸易深度开放、构建农产品贸易交流协调机制以及增强数字乡村建设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9.
根据农地利用、水稻生长和动物养殖3大类13小类碳源,测算广东1992—2013年农业碳排放,发现1992年以来广东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强度总体上均呈下降态势,其中:农地利用碳排放持续上升,水稻生长碳排放持续下降,动物养殖碳排放年际间变化不大。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对广东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广东农业碳排放主要驱动因素是农业经济发展,其次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碳减排效应明显,自2009年以来农业产业结构碳减排效应逐渐凸显,农业人口规模对农业碳排放累计产生负影响。  相似文献   
50.
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估计人口因素对我国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数量和人口城市化率是影响我国CO2排放的主要人口因素,但从影响大小上看,人口数量变化对发达省份CO2排放的影响大于欠发达省份,而人口城市化率则对欠发达省份的CO2排放具有更大的影响;家庭小型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因省而异,对不同省份,要么没有明显的影响,要么可能导致CO2排放量增加;年龄结构目前还不是导致我国CO2排放量变化的主要人口因素;综合比较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对CO2排放的影响大于人口各因素,产业结构对CO2排放的影响小于人口数量和人口城市化率,而技术进步与CO2排放的关系则显得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