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2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705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农户碳行为方式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基于湖北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碳行为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标量和减量施用化肥的农户占73.84%,增量施用占26.16%;标量和减量施用农药的农户占78.97%,增量施用占21.03%。高达63.59%的农户选择不科学的废弃农膜处理方式;农户采纳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但79.67%的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有较强的培训意愿。参加低碳农业技术讲座和培训的农户在化肥、农药施用和农膜处理上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从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上看,男性、年龄越小的农户在化肥施用上更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耕地面积越大、低碳农业认知越高、没有安装互联网的农户在农药施用上更倾向于采用高碳行为方式;文化程度越高、没有安装有线电视、安装互联网的农户在农膜处理上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52.
通过建立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均GDP关系的LSTR模型,分别以经济增长速度和能源强度为转换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均GDP的关系在不同经济环境下有所不同。为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之双赢,必须在降低能源强度上下功夫。由能源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的脉冲响应分析得知,短期内,能源价格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成为"迅速"降低能源强度的关键;长期而言,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彻底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953.
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碳足迹持续增长动因对碳足迹的抑制及其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深远意义。基于随机森林方法并利用1997—2011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模型对碳足迹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识别和系统归集,并为碳足迹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规模、人口规模、住宅建筑、技术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是形成碳足迹的稳定力量;能源结构、经济速度和碳汇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4.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55.
在厘清30个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分异与趋势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北京居首广西最末,相比2005年所有省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且以贵州增幅最大;2020年农业碳排放效率以天津居首山西最末,相比2005年除上海外的余下29个省份效率值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且以青海增幅最大。(2)2020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以北京最高新疆最末;相比2005年,除上海外的29个省份耦合协调度都有显著提升,且其中27个省份实现了层级跨越。总体看,截至2020年,绝大多数省份的耦合协调等级达到了中级及以上水平。(3)在整个考察期内,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即高值省份通常与一个或多个高值省份相邻,而低值省份周边一般伴有一个或多个低值省份。同时,当前全国仍以低-低集聚为主,中西部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明显处于落后态势。(4)各省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在短时期内较难实现层级跨越;而在引入空间地理因素后,耦合协调等级的稳定性已有动摇趋势,且极易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出现。  相似文献   
956.
构建ARDL-ECM模型,在全国样本和东、中、西地区样本下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碳排放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支持了“污染天堂”假说,其他地区则支持了“污染光环”假说。(2)FDI对碳排放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差异显著。(3)二氧化碳排放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技术进步效应和结构效应显著为负,且东部地区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较大的规模效应以及较小的技术进步效应。(4)FDI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且FDI与GDP、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互为因果关系,其他因素通过与FDI的相互作用影响碳排放,为将FDI的碳排放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提供了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957.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政治、经济、法律与社会问题。其中,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成为近期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法律与政策已成为每一个国家都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剖析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的成因及其范围,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与立法提出建议,对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58.
温室气体成因认知正在经历着由单一的高度经济活动成因向"泛温室气体成因"的转化,与此同时,《京都议定书》的二元机制也有向单一的减排机制转化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并行发展,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和对策路径提出了挑战。成因的多元化要求应对机制的多元化。实现的路径是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导,在重视减排的同时,加强增汇机制的作用,并且应增加水循环改善这一新的机制要素,形成减排—增汇—治水的三元应对机制。减排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等碳汇潜力巨大、水循环影响力巨大的国家,则要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增加碳汇,并加强水利建设改善水循环,加强和培育自然力碳循环和水循环对温室效应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959.
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低碳经济转型,是今后较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低碳转型方面对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产业体系转型进行了探讨,并从完善低碳政策、培育低碳文化,制造低碳标准、鼓励低碳竞争等方面研究了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产业生态重构。适时推进我国产业低碳转型,有助于我们赢得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60.
工业文明框架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不能使中国"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革命性的转变。只有实现从工业文明发展范式到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和深层次解决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问题。选择适合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基于生态文明发展方式范式的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