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8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95篇 |
理论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3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王启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27-135
熊安生是继王肃之后,在南北朝时期的礼学传承和《礼记》疏解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经学家,身居北朝,与南朝的皇侃以“三礼学”并鸣。唐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对熊安生《礼记义疏》的文句有相当程度的选取和保留,并有所评判。熊安生对《礼记》的解说和诠释,既显现出对郑玄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又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色,而且很多内容成为孔颖达《礼记正义》不能不加的引述和必要的参考依据。那么,诸如沿袭郑注而有所引申、提出不同于郑义的解说、称引纬书及其郑玄注以为己说、称引其他经书与典籍以解义等方面,就成为熊安生礼记学的突出特点。另外从孔颖达《礼记正义》当中大量的评议以及后世学者的关注和评价,也可以看到熊安生礼记学的经学史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吴从祥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1):61-65
王充对魏晋经学产生了不少影响,这在王肃经学中得到典型的体现。王肃之父王朗在会稽任职时获得《论衡》一书,王粲将《论衡》一书带至荆州,王肃之师宋衷与王粲同为荆州学派代表人物,因此王肃接受王充思想影响是很自然的事。王肃以求“实情”的治经态度对当时盛行的郑玄经学作了辩证地批判,这种治经态度和批判精神当多得益于王充。王充是东汉时期反对谶纬的健将,王肃亦反对谶纬学说,在经注中常对感生等现象作理性化的解说。王肃经注具有平易质实、简洁精炼的特征,这种风格与王充文学主张与文章风格等的影响有不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长春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4):18-23
廖平经学有其独特的政治视野。从这一政治视野出发,廖平对中国古典政教体系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反思。他批评宋儒尊孟贬荀不得其真,误解《大学》"修身"之旨,昧于时势错认"道统",先知后行,颠倒人天。这些批评既是针对宋明儒学内在的义理结构,又涉及到宋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对于思考当代儒学的发展如何超越宋明儒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任何哲学都不可能超越它所在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哲学具有个性特征。没有哲学的创新,个人就没有自己的哲学,因而也就没有个人的“哲学生命”。任何哲学经典都是属于一定时代的哲学经典。哲学不应用考古学的方式去阅读古代文本。从新时代出发去理解古代经典文本,才能赋予古代经典以新的生命,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明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4):48-53
在北宋庆历至熙宁间,经学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主要体现在疑传惑经的盛行和通经致用的取向.刘敞及其《七经小传》是疑传惑经的主要代表,学术风气因之一变.李觏则是通经致用的代表人物,《周礼致太平论》等经学著述与当时的庆历新政桴鼓相应. 相似文献
16.
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执掌明末文坛的风向,其所编《诗归》是其诗学理论与美学趣味的代表。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显示了儒家说诗方法的要义,在竟陵派的文学批评实践中还呈现出援道入儒的态势,即继承这一儒家的传统方法,与道家"玄览"、"独游"、"遇合"等哲学思想与审美方式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批评旨趣与方法意识。这种儒道结合的批评方法是竟陵派诗学能够独开生面的深度造诣所在,也折射出晚明心学与性灵说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杨成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3):13-19
在长达千余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佛经汉译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历史道路,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当今的中国典籍英译具有启示作用。文章通过考察佛经汉译中原典概念体系的建构过程和评价《一切经音义》及《翻译名义集》等辞书的理论贡献后得出结论:(1)典籍翻译中概念体系的建构是个历史过程,概念术语的翻译有继承性;(2)适时编写相应辞书对概念术语英译进行理论总结,形成一些规范。 相似文献
18.
《老子》一书,体道高妙,历来为前贤所称颂;《老子》一书,状道亦高妙,前贤却鲜有提及。孔子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为一部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论道之作,《老子》言之有文,可谓信而有征。因此,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发掘《老子》言之有文的文章学价值,必然会促进我们对《老子》文学史意义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汪荣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1-15
两汉时期,随着儒家经学的发展,在以经治国的影响下,汉代士人和官僚不断晓习儒经,由此开创了汉代官僚集团及汉代政治文化经学化的格局。这对实施经学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实践创造了条件。在经学的侵润和熏陶下,汉代官僚的经学刑德观也不断渗透到汉代政治与法律体系之中,推动了汉代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以及法律经学化。它使儒家经学刑德观成为封建法律的灵魂,对汉代及其后世的立法、司法和狱政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元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4-49
因为文献传承的不一致与家法的分立,汉代经学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对同一部经典的不同解读。故而官方政权和学术领域,都有了统一异义的需求。许慎、郑玄两位大家又对五经异义展开论辩,并形成了《五经异义》、《驳许慎五经异义》两部文献。此外郑玄又有关于六经大义的综合性立论著作《六艺论》。这三部书是东汉时期五经总义类著作的重要文献,对了解这一种重要的经学著作的体例和东汉经学由专经向贯通的发展趋向,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