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8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75篇 |
理论方法论 | 30篇 |
综合类 | 514篇 |
社会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德国禁毒法以特别刑法和行政立法为主,特别是于1982年实施的《麻醉品法》体现了德国禁毒法的基础理念。德国禁毒法建立在“毒品是危险的”这样一个预设前提之上,并希望通过刑事惩罚限制毒品使用的自由,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毒品对于社会的危害。但是,德国现行禁毒法的价值取向和具体立法与德国宪法精神存在紧张关系,同时也与刑法的罪责原则和法益保护原则存在冲突。而要协调这种冲突,有必要调整禁毒法的基础理念和刑法原则。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3):345-35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宪政是两个可以互换的概念。邓小平恢复了被“文化大革命”中断的社会主义宪政秩序,使中国政治重新回到民主和法治的轨道,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实践的发展,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石。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继往开来的伟大传承者,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艰辛开拓的理论奠基者。 相似文献
13.
傅江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4):150-152
作为中世纪著名的教会法学派是由一群共同信仰上帝的教会法学家所组成的。教会法学派对现代民主宪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力,这从教会法学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教会法学派宪政思想内涵、教会法学派宪政对现代文明的影响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的宪法、宪政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Yunshe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4)
中国宪法、宪政是建构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政治法律资源和深层次的基础结构及基本架构。中国宪法构成了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中国宪政构成了建构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应当大力提高和增强全社会的宪法、宪政、宪治观念,为建构和谐社会打下深厚的宪政、法治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立宪君主制是最为典型的,其建立与发展对近代中国宪政历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清末各种立宪思潮风起云涌,在资产阶级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双重压力下,清廷以英国议会君主制政体为模式制定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信条》。这是中国第一个议会君主制宪法文件,是中国宪政发展的巨大进步。但其还没来得及实施清朝就灭亡了。《十九信条》命运的背后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对西方宪政文化的排斥。 相似文献
16.
谢红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9-134
晚清政府欲从改革官制入手推动立宪,结果官制改革遭遇了来自官僚群体的强大阻力,在最高统治者慈禧立场转变之后,官制改革无可避免地走向龙头蛇尾的结局.虽有改变,但根本未动,效果有限,非但不能廓清积弊,反使积弊愈积愈多,愈演愈烈.龙头蛇尾的官制改革重挫晚清政府的统治威信,使其立宪之路更加艰难,自救的机会更为渺茫.清末立宪首先应做的不是改革官制,而是开议院,扩大政治参与,增强改革的力量.立宪从官制入手,无议院为助力,官制难改,立宪难行;立宪从开议院入手,先有议院,则官制可改,立宪可行. 相似文献
17.
魏治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41-48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必须具有最高效力和最高权威,任何与宪法相冲突的立法和公权行为都必然因违宪而无效。维护宪法权威绝不能借助于个人权威,而必须依靠健全的宪法保障制度建设才能达成,此一方面的任何天衣之缝都可能导致宪法权威的崩解。对于致力于依宪治国的中国立宪实践而言,建立健全宪法自我保障制度乃是维系宪法权威的唯一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翟国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3):181-188
宪法是法治体系的根本依据,也是法学体系的制度坐标。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首先要科学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今日国家治理领域现实问题艰巨繁多,对宪法理论课题的研究亟待加深,为中国宪法学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脉络,融通各种理论资源,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发展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宪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广谱哲学的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概念所蕴含的价值观、协调观、发展现,揭示了协调发展中的两个等价关系:供求平衡与社会公正;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定义,即它是自然与社会的协调结构的自等价运动。 相似文献
20.
兰奇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2):125-128
《十二表法》是古代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罗马平民与贵族两大阶层利益平衡和整合的产物。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为了争取社会公正和与贵族平等的政治权益,开展了一场争取立法的运动,这一利益诉求通过颁布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而得以实现。这一事件成为罗马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罗马社会两大阶层通过这一事件开始消弭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差异,为打造罗马城邦共同体创造了条件;同时,《十二表法》确立了用法律形式治理社会的原则和模式,奠定了罗马宪政发展的基础,并对后世罗马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十二表法》称为罗马法历史中"独一无二"的立法里程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