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当充满争议的现代性概念与复杂的中国问题相遭遇,当代中国语境的现代性认识产生分歧也就在所难免。厘清这些分歧不仅是廓清历史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纷争的前提,更关系着中国未来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和走向。要对当代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及其现代性问题作出合理诊断,需要以普世文明的胸怀,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性问题;建立开放、辩证和多维的现代性认知态度;创新传统,为中国现代性之路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2.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改革过程中,解构与重塑传统行政范式的主导性变革运动。该运动对现代性理念的解构体现于对层级节制的颠覆,倡导用顾客导向和网络结构代替工具理性和金字塔型的行政体系等方面,但这种解构与重塑是不彻底和难以完成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困境本质上是作为其基础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73.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是自觉超越现代性所带来问题的哲学思想体系,反映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在时间上先于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真正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进理论和思维范式,它必然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某些相通之处,不仅有利于消除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对世界现代化也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4.
大城市病问题和城乡二元对立问题是两个横亘在中国前进之路上的巨大障碍,桎梏着中国的和谐发展.传统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机械碎化思维在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上暴露了它的无能.从一种建设性后现代有机整体思维出发,提出了破局之道,认为城市问题与城乡对立问题是相互关联的一体两面问题,因此不能简单地只在城市范围解决城市问题.同样,农村的问题也不能只在农村范围解决.要运用同体思维,树立城乡一盘棋思想,将城市化问题和城乡对立问题当作一篇大文章来做,发展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并茂的有根城市化.这种有根的城市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视城市和乡村为一个多元共生的有机整体,强调工业与农业的相互滋养,推重城乡之间的互补并茂.对于我们走出城乡二元对立的深谷,实现城乡一体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种有根的城市化不失为一种健康的选择.  相似文献   
75.
莎士比亚作品的电影改编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电影工作者在将莎士比亚的作品搬上银幕时已对其作品进行了大胆的僭越与颠覆,《哈姆雷特2000版》便是其中的代表影片。这部电影带着深深的后现代主义烙印进入到观众视野。以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为依据阐述这部电影当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可以探寻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作品电影改编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76.
现代主义美学遭到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反拨。这种反拨是一种矫枉过正,它具有破坏性而缺乏建设性。因此,现代美学并没有终结。应该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重建现代美学。具体说,就是应该超越实存哲学和后形而上学,建立存在论美学;超越先验现象学和经验现象学;建立审美现象学;超越本质主义和解构主义,确立审美的超越性;超越主体性哲学和他者性哲学,确立审美的主体间性;超越意识美学和身体美学,建立体验美学。  相似文献   
77.
实践的建构功能与文学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实践,主要有肯定性的建构功能,转换性的转化功能,否定性的解构功能,它们对应着实践的自由,准自由和不自由,反自由,也就在审美的领域相应地产生柔美(优美),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丑。实践的这些功能通过审美形态制约和影响文学艺术的形态和发展。因此,实践的建构功能通过柔美(优美)的审美形态而产生自由的,和谐、阴柔的文学艺术形态;实践的转化功能通过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准自由的、激荡、阳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不自由的,矛盾、倒错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古典型艺术转化为近代型艺术;实践的解构功能通过丑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异化、变形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现代型艺术转化为后现代型艺术。  相似文献   
78.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已不可遏止。然而,由于当前的法律法规对集体建设用地的限制使其在流转中产生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入市流转中的法律法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从当前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法律空间及可行性入手,提出有关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法理思考。  相似文献   
79.
对二战前后的日澳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回顾,论述了两国地区合作的前奏、经济利益和政治认同的互动,分析了冷战后两国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形成,指出在亚太地区这一空间背景下来考察日澳关系的变迁,不但对于这一双边关系本身,而且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走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0.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discussion about the emergence of critical disability studies. In this paper I provide an inevitably partial and selective account of this trans-disciplinary space through reference to a number of emerging insights, including theorizing through materialism, bodies that matter, inter/trans-sectionality, global disability studies, and self and Other. I briefly disentangle these themes and suggest that while we may well start with disability, we often never end with it as we engage with other transformative arenas including feminist, critical race and queer theories. Yet critical disability studies reminds us of the centrality of disability when we consider the politics of life itself. In this sense, then, disability becomes entangled with other forms of oppression and revolutionary respon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