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71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2296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壮族青年女作家陶丽群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新的写作态势:在小说叙述艺术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表现乡村农民(包括都市弱势群体)生活时,不是一味地渲染其苦难悲切的场面,而是别出心裁地以充满微笑的艺术笔触,着力描绘农村生活色彩斑澜、给人暖意的世俗景观,塑造、揭示、颂扬社会底层人物具有的纯朴、勤劳、坚韧、本分、正义和宽容的可贵品质和力量;与此同时,为展示桂西壮族村寨别具一格的独特文化和风韵,陶丽群在塑造、刻划人物形象的同时,还注意用原生态的笔墨去描绘、还原桂西壮族村寨古今沿袭的独特风习。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陶丽群近年小说"底层写作"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2.
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工艺技术流程是钻井、压裂和排采,排采是煤层气开发的重要环节。作为开发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很长时期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煤层气的排采机理,重点阐述了国内外煤层气排采工艺技术,提出煤层气井压裂裂缝三维延伸模型和产量动态预测模型,分析了煤层气排采不合理所造成的问题,可以通过控制生产压差和排采速度,调整排采组合方式,采用定压排采和定产排采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或缓解。实现煤层气排采定量化和自动化,对合理开发煤层气、提高煤层气藏开采规模、降低成本和优化中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203.
明清世情小说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要特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补经史之不足,《金瓶梅》与《红楼梦》堪为其中代表.二书中涉及宗教文化的描写带有鲜明的世俗化倾向,反映出当时民间信仰与实用功利的关系,同时塑造了不少逐利鄙俗的师尼僧道形象,亦是当时释道逐渐衰落的真实写照.而与人物家庭相关的婚丧习俗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各种形态的婚事描写、完整周详的丧礼叙述等,均反映出明清时期真实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04.
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多是以童年为视角,对旧时生活的回忆。促其转变审美角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温馨的童年生活所沉淀的情感底色决定了他的审美取向;二是自觉地通过回忆方式净化有悖于审美取向的浮躁情感;三是人性的善与美之主题表达与童年视角的契合。  相似文献   
205.
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提出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理论遗产。它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其理论贡献和时代意义,为我们在新的发展历史阶段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6.
北美新移民文学作为新移民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有着较为独特的文学叙事上的特征,具体体现为对北美新移民生存压力、语言隔阂、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的演绎。在如何摆脱与超越弱者身份的叙事方式方面,北美新移民作家们有着自己不同的选择。这里面既有曹桂林、周励等早期作品中的那种对自我弱者身份的带有夸饰性的想象超越,也有如阎真、少君等用"独立个体"的自我表述将"弱者"身份的无形化解,更有严歌苓小说中所表达出的"弱势对强势的慷慨的宽恕"。  相似文献   
207.
德才兼备是任何时空下选拔官员的基本准则,但"德"与"才"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笔者认为,在当代中国,"德"应该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才"应该包括业务知识与素质、管理知识与素质和法律知识与素质。  相似文献   
208.
罗布.格里耶实验小说中的“人”相对于“物”,总是处于一种可有可无、似有似无的状态,解读实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竭力将“人物形象”从“物”的世界分离出来的过程,这种解读与人类进入20世纪后努力进行自我寻觅的社会情状是完全吻合的。小说表现出对故事情节性一定程度的拒绝。小说中环境描写既不为展示人物性格而存在,也不是反映生活画面、推动情节发展的因子,而是一个具有无比独立性的自在物,是“物”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9.
清中后期话本小说文体全面突破了传统文体规范,出现了篇章体制与叙事模式笔记小说化等文体变异现象。这种文体变异与话本小说文体观念的极端片面文人化发展直接相关,实质上是以笔记体的文体宗旨、叙事精神改造话本小说原有文体传统的结果。话本小说文体变异是创作走向衰亡的产物,而文体变异又反过来加速了创作的衰亡。  相似文献   
210.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尚“和”心理是中国社会心理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人的尚“和”心理对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发挥中国人尚“和”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以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