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71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2278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由讲史演变而来的古代长篇小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无法摆脱史传文学的深远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小说的技法上,更体现在对史传文学精神的继承上.史传文学浓厚的君权神授的观念,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对奇、幻的追求;史传文学独有的局部单元叙述结构的自成格局和独立性的叙述结构,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的循环结构模式和彩线贯珠式的结构方法;史家的"发愤著书"说和实录精神,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动机和原则.史传文学的深远影响,最终决定了古代长篇小说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62.
萧乾小说具有明显的诗性特征.萧乾小说独特的人性视角和善恶并存的生命意识,给小说带来了既忧郁又悲壮的诗化情调.萧乾小说在反基督教的表层叙事结构下隐含着从伦理价值建构方面向基督教文化寻求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基督教文化和<圣经>文学,带给萧乾小说抒情方式间接性、暗示性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63.
国际私法在当代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理论界对当代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外国法的有效适用、私法性国际条约的有效适用和缺乏强制力的国际私法的遵守等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尚不够全面、深入,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有益于正确认识国际私法的效用和当代国际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4.
2005年上半年《短篇小说》发表作品106篇,其中大多数应归于“故事”的文体范畴,余下的那些可称为短篇小说或微型小说的作品中不乏优秀的篇章,它们是:展示成长中的苦难与烦恼的作品,描写爱情、婚恋的作品,写家庭或从家庭的视角写社会相的作品,直击现实社会问题的作品,技巧型作品,传奇型作品。  相似文献   
65.
"天人合一"观的现代生态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从整体论的原则出发,提供了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构架和思维模式,放弃了近代机械自然观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生态理念惊人地相似,为构建中国自己的生态伦理学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资料,进一步阐明了“天人合一”观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66.
民粹主义一开始进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视野就被紧密联系在民族命运和革命前途之上。在整个现代文艺思潮中,随着"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的确立,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文艺思潮,它在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牵引着现代文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67.
明清世情小说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要特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补经史之不足,《金瓶梅》与《红楼梦》堪为其中代表.二书中涉及宗教文化的描写带有鲜明的世俗化倾向,反映出当时民间信仰与实用功利的关系,同时塑造了不少逐利鄙俗的师尼僧道形象,亦是当时释道逐渐衰落的真实写照.而与人物家庭相关的婚丧习俗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各种形态的婚事描写、完整周详的丧礼叙述等,均反映出明清时期真实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68.
建构与拆解:新中国“四十年”文学的历史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以来的四十年文学,自始至终都对历史叙述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此间各个时期的文学对历史的叙述都不是在纯粹审美修辞的维面上展开的,它们分别肩负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启蒙使命。"十七年文学"为巩固现实政权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形象上的依据。新时期文学接续"十七年文学"的传统,以笔为枪,控诉和反思刚过去不久的民族劫乱,探索国家发展的前途。质疑过去文学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意义,新历史小说以解构的立场与姿态,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颠覆了历史话语的神话。新历史小说以消解"十七年文学"权威历史叙述为初衷,然而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它正沦为一种新的历史叙述霸权。  相似文献   
69.
非"明代前期通俗小说创作空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期通俗小说创作空白论” ,是建立在通俗小说都得到妥善保存的“假设”之上的 ,它完全没有考虑通俗小说大量湮没的事实 ,因而是完全不合事理的。如若没有郑振铎、马隅卿、傅惜华、孙楷第等老一辈学者的抢救“引进” ,可能今天面对的“空白”就会是整个明代。从遗存文献史料的字里行间 ,仍透露出明代前期小说的种种信息 ,不仅能够证明稗官小说的大量存在 ,有些作品的内容亦可窥知一二。而现存多数的历史小说 ,都有它更早的“原本”。“明代前期空白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70.
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强调女性立场,突出性别视角,特别关注当代都市社会中的各种性别问题和性别现象,这使她们的创作必然具有浓厚的性别意识和开阔的性别视野;也由此,都市女性写作实际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与传统写作截然不同的性别写作,呈现出与主流文学和传统文化判然有别的、颇具反叛色彩的文学主题、美学特点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