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4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管理学   119篇
民族学   47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33篇
丛书文集   1611篇
理论方法论   637篇
综合类   9140篇
社会学   908篇
统计学   6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808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917篇
  2011年   1040篇
  2010年   791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766篇
  2007年   962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761篇
  2003年   673篇
  2002年   548篇
  2001年   491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由于对受众的想象存在着文化低端化定势,当下都市娱乐类传媒大量采用了流行言语和时尚言说方式,形成一种夸张、油腻、生僻化、雷同的言说风格。这种言说风格通过持续而广泛的传播,正在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规范,其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则是公众心态的普遍浮躁和对语言规范的解构。若不注意控制这种言语文风,将对语言体系的健康发展产生过多的噪音。  相似文献   
112.
从全球范围来看,合作社既是对过度市场主义的反抗,又是应对公共物品供应不足的补充,更是有温度“社会”互助的载体。基于3个不同组织形态的农民合作社考察,试图揭示合作社运营与地方文化伦理、社会网络、文化风俗的互动逻辑,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出合作社发展的范式困局,立足中国农村特殊的社会结构需求,注重合作社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与功能,引导合作社与地方社会相适应,使其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载体和新型治理单元,发挥创造社会空间与社会资本的功能,激发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单元效能,从而构建一种文化共生、经济共享和治理共同体的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3.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了以意义为中心的认知心理学体系,强调跨学科融合,推动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整合,探讨意义生成的过程与机制,形成了以意义与叙事为中心的文化心理学。布鲁纳建立的文化心理学通过对叙事实践的研究,探讨文化在经验、记忆和社会行为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和理论化,还直接影响了教育、医学和法律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为理解文化与心智的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4.
数字经济与国家文化新基建的发展驱动了以数字文化体验为代表的文化消费新范式,因而产生了革新文化消费渠道和场景、创新智能文化装备制造、打通异构文化数据资源库、完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等亟待解决的产业发展新需求。文化产业数字化内生生长要求立足产业内部视角,打造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文化智能装备制造、文化创作开发、文化数字化治理、文化创客协同等五大引擎。文化产业的外生协同需在文化消费营销创新、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等多点发力,要开展跨界、跨学科、跨组织的循环互动,构建文化产业数字化内外双循环驱动的创新机制,灵活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广泛介入且疗效显著,引发学术界、媒体、民众对中医药现代价值和发展状况的思考与讨论。结合文化自信的战略视角,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分析其价值与定位: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门户,中医药文化的承续与推广,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从文化创新角度讲,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文化的对接、融合,强化其作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纽带作用,有助于建立以健康实践为旨归的中国文化新体系;从文化传播布局言,宣传中医药文化是为世界卫生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以中医药文化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先行军必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6.
随着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公共休闲文化空间正在成为基层文化复兴与发展的重要场域。以三边民俗文化园为例,通过考察分析文化空间的特色设置、建构逻辑与文化拾遗,发现民俗文化空间蕴藏推动乡村发展、提升民众自信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但文化空间的民俗传统脱离昔日的原生态语境,在行政作为与旅游观光目的下被静态复制或用于寄托乡愁。这种文化空间建构方式在为振兴乡村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地方民俗发展的问题与局限。只有充分关注乡村文化发展语境、乡村民俗本来样态、乡村民众心理微变和乡村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联互动,才能有效推动地方民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7.
Culture, Cosmopolitanism, and Risk Management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Most cultural approaches to risk management deal with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forms of social relations within groups and the risk concerns of thos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se theories, a certain limited set of different relational forms (usually three, four, or five) lead to specific, different and conflicting, risk concerns. In contrast to these theories, cosmopolitanism is an approach to culture that focuses, not on forms of sociality, but on changes among forms—expansions and contractions in the inclusivity of forms and movement by persons from one form of sociality to another. Relative to other cultural theories, cosmopolitanism thus is much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solution of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than with their origins. Cosmopolitanism can be thought of as a cultural continuum, with cosmopolitanism at one end and pluralism at the other. Cosmopolitan persons are more open to cultural change—and thus the solution of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 we outline our new theory of cosmopolitanism, describe a method for measuring it and present an experimental study that tests some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Results from the study support the theory by showing that, compared to pluralistic respondents, cosmopolitan respondents are more inclusive in their risk management judgments—that is, they express equal concern for a local and a national issue, whereas the pluralistic respondents express greater concern in the local case. We discuss the risk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of a cosmopolitan approach to culture.  相似文献   
118.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9.
《共产党宣言》中长期被遮蔽的文化思想已经在不断地被揭示出来。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属性是什么?其考察文化的方法论如何?与此相关,它对我们如何审视今天的文化有什么启示?诸如此类的问题,却有着进一步深入考察的必要。文章认为,《共产党宣言》文化属性的核心要旨是作为呈现意义的思想观念,而不是广义上的“人化”范畴。《共产党宣言》对文化的考察不是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描述性的或实证性的考察,而是文化哲学的考察,即,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所提出的作为呈现意义的思想观念之所以生成的本体论考察,在此基础上确立作为无产阶级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所以,《共产党宣言》的现实启示就是要对今天中国现实社会中现存的作为呈现意义的思想观念做出符合唯物史观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0.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皮影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出现新的变化:皮影道具的制作由牛皮、塑料等材料取代了驴皮,皮影戏表演由多人取代了单人,皮影戏表演内容由“熊出没”“小苹果”等现代题材取代了“仙鹤斗乌龟”等传统节目。分析锦州皮影的创新发展之路,对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间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