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3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757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南宋词人蒋捷,名列“宋末四大家”。词名盛 极一时,惜今人对之研究寥寥。本文推证其卒年在一三一四年后,并对其词风作出体认,竹 山词本色当属婉约一派。  相似文献   
102.
我国古代曾以盛发高髻为美,因而在祭祀中戴假发是对参祭妇女的仪表要求之一。根据《周礼》及相关记载,《君子偕老》中出现的"副""象衣""翟""展"是王后在祭祀中专用的假发和服装。从祭祀的角度理解《君子偕老》,可以对诗歌有更深地认识。  相似文献   
103.
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擅长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巧妙融合,他在小说《熵》中把物理的第二热力定律运用到对人类世界的观测比喻,隐喻支离破碎的后现代文化和混乱无序的后现代社会,诠释秩序的不复存在,生动地描绘了世俗凡人盲目、烦躁、错位的生活状况和茫然、虚幻的追求,指出人类能量破坏性的释放,将最终导致熵的增加,隐喻后现代文化热寂的可怕前景。  相似文献   
104.
诗人李贺才华过人,短暂一生却写了二百四十多篇诗歌.传说他的死是因为上帝爱他的才华,所以召他上天.这使得人们对他的早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解读他的诗歌,并从中透视诗人的早亡.  相似文献   
105.
《藻海无边》是简.里斯为《简.爱》里面罗切斯特的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妻子所写的故事。小说中充满了对各种死亡的描写,有人或动物的形形色色的死亡,也有人物精神的崩溃,也就是疯癫———就是已经到场的死亡,以及最后女主人公必然的死亡。在这一系列死亡的意象背后表现的是一个阶级的没落和帝国主义强势话语下一个女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6.
西方文化中,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不同于东方文化,他们十分忌讳说死,他们提倡人生来平等,对基督教笃信无疑,相信人死后可安眠升天,视“死”为回到上帝的怀抱;同时,西方文化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他们面对死亡诙谐调侃有加。诚然,由于文化交流,语言也有不断趋同融合的现象。对于英语“死”的各种委婉表达,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表达采用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107.
余华小说完全背离了传统文学对死亡意识的阐释,他调动思维的超常想象与直觉体验,开拓死亡过程及死亡来临前后的艺术空间,对死亡过程进行创意性描写,诱发对死亡的客观命运的探询以及死亡意向的捕捉与死亡艺术的美学呈现,死亡成为一次具有革新意义的本体呈现。但是,在残忍的暴戾的死亡和随意放逐生命的背后,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作家悲悯人生苦难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8.
The position of children in the social order can be seen as an ambiguous one. On the one hand, they are highly valued, at a rhetorical level at least, as the basis of the future gene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they can be seen to be marginalized and disenfranchised, protected from more aspects of social life than is strictly necessary.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relating to children's disenfranchised social position,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issues relating to death, dying and bereavement.  相似文献   
109.
《庄子·齐物论》中“彼此是非”一节,历来论者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且由于此段话在文字辨正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遂造成种种误解。对此段话作逐字逐句的考辨,庄子是在本体论意义上谈“彼此是非”。庄子“彼此是非”的思想最出色的运用表现在其生死观上,他并不是一味地将生死等同起来,而是在看到异中之同时,也看到同中之异,其心态和思想十分复杂,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体味人和他所在的那个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纳西族文化中独特的殉情作品和殉情现象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和思考。纳西族殉情现象不是纳西族文化孤立的一面,它与其现实生活、民族心理性格、宗教信仰和世界观有着直接的或千丝万缕的关联,是民族文化中多种力量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