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5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784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讨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及其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基于河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研究了河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状况。研究显示,河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程度不足,部分原因在于河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据此,就优化河南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提高对于制造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河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2.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及其对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开发制造企业物流能力量表,得出物流能力的三个维度:物流流程能力、物流柔性能力和物流信息整合能力.利用LISREL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出制造企业物流能力与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制造企业提高物流能力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3.
基于我国1997、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了我国流通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是流通业中间需求的主要消耗部门,不同类型制造业对流通业的中间需求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水平很低,中间投入结构在不同类型的制造行业也存在一定差异.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制造业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我国流通业与制造业存在互动关系,但产业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4.
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制造业投资环境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近年来工资大幅上涨对我国制造业吸收外资存在负面影响,是造成近年来国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东南飞"以及外资回流母国的主要原因。然而我国拥有完善的工业产业配套设施、交通通讯基础设施,较高的资本贡献率和技术创新能力,总体来说对制造业外资仍然具有很大吸引力,目前出现的制造业外资撤离是低端制造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结构性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75.
新时代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教育应加强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工程技术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对接新经济、新产业不够,学生新知识、新技术、新素养不足等难题。为支撑和引领地方经济发展,重庆文理学院主动对接本区域智能制造相关新兴产业,积极探索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按照新工科的特征、内涵和要求转型发展机械工程专业,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将行业和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等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工业机器人新工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体系,重点培养能够适应当前及未来变化需要的工业机器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76.
在国际政治、地缘政治和国际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对出口产生冲击的背景下,采取何种政策措施来应对外部冲击、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成为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借鉴区域经济韧性的测度方法,基于首次提出的出口韧性测度指标,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测度了1999—2016年中国31个省份(除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外)的出口韧性,结合《中国统计年鉴》省份层面的宏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省份创新能力、出口韧性之间的关系和产业内在出口韧性的来源、决定机制。研究发现,省份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其出口韧性,省份创新能力对不同地区的省份出口韧性存在异质性影响,在金融危机这一负向外部冲击下,省份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出口韧性的提高存在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对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加速出口产业整体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升级,完善出口产品研发创新链条,促进企业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来提高省份创新能力,提高出口韧性和稳定出口优势。  相似文献   
77.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progress and outcome of a manufacturer’s transformation towards becoming a provider of ‘advanced services’ – a complex bundling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whereby manufacturers offer capabilities and outcomes instead of products alone. ‘Advanced services’ represent the most complex offering in the current servitization trend amongst manufacturers. However, current performance measures lack the breadth and focus to assess progress or outcomes, and so support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organisational transformation efforts required. To address this gap the paper investigates how a manufacturer’s efforts to become an ‘advanced services’ provider can be comprehensively measured, and develop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transformation journey towards becoming an ‘advanced services’ provider. The research method is based on (1)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process t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set of service-related performance measures that are available to assess a manufacturer’s servitization efforts, followed by (2) an engagement with an expert panel to synthesise the identified measures and create a set of ‘advanced services’ performance measure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presented as a scorecard that can be used in practice to assess the progress and outcome of a manufacturer’s transformation towards becoming a provider of ‘advanced services’.  相似文献   
78.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first systematic look in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M) practices employed in lean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s (LMOs). It adopts a systematic review method to examine the evidence generated in the period 2004 – 2015 and uses a comprehensive PM framework to synthesise the finding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M practices that have the most prominent role in LMOs are those that, firstly, are located closest to front-line actions and, secondly, explicitly address operational realities. This calls into question the primacy of accounting-driven controls in LMOs, suggesting that operational controls may be more effective than top-down accounting-based PM practices. The results also confirm the bias towards operational-level issues but suggest that LMOs may integrate the operational and the strategic levels by using PM practices that drive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through employee involvement and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79.
复杂成形装备作为高端制造产业的基础装备,是各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同时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与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创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复杂成形装备产业的制造模式、发展战略以及产品的开发方式。本文研究了面向服务的复杂成形装备产品架构设计与优化方法。采用公理化设计的域结构思想,建立需求域、功能域和架构域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基于QFD的功能生成方法以及功能模型约简方法;利用DMM建立产品架构和服务架构之间的关联关系;利用模块化理论方法,并考虑成本因素对产品架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0.
作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供应链环境下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重点考虑产品质量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运用微分对策理论研究由单一制造商、单一部件供应商和单一零件供应商构成的三级装备制造业供应链质量管理行为的协调问题。通过对比Nash非合作博弈和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两种分散式决策模式及集中式决策模式下协同合作博弈的均衡结果,得到相关结论,并利用算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①分散式决策下,制造商的质量管理行为相同,但相比于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能够改善部件供应商和零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行为,提升供应链成员的收益水平;②集中式决策下,供应链成员的质量管理行为达到最优,系统整体收益实现最大。研究结论为装备制造业供应链成员间质量管理战略联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