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0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174篇
管理学   76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75篇
丛书文集   1443篇
理论方法论   476篇
综合类   8766篇
社会学   328篇
统计学   7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668篇
  2012年   781篇
  2011年   807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792篇
  2007年   993篇
  2006年   918篇
  2005年   802篇
  2004年   728篇
  2003年   712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介绍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系统组成和基本操作过程,提出并应用了提高测量图像质量的具体措施.运用该方法测量、处理并获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圆管外和三肋片管外冰层轮廓变化图像.运用这些图像,可以定量地研究在自然对流条件下,矩形空间内管外冰层轮廓和冰层断面积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是确定固液相变界面轮廓的一种较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上海现代市民叙事"是指穆时英、刘呐鸥、叶灵凤、施蛰存等作家创作的、反映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民生活与价值观的现代市民叙事文学."公共空间"则是在这些叙事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物质空间".在20世纪30年代市民叙事中公共空间大量出现,文本中的公共空间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影响叙事视野、改变修辞方式上都发挥了很大的叙事功能.它使20世纪30年代现代市民叙事呈现出全新的空间化特征,也标志着现代市民深层价值秩序的逐步形成.公共空间给我们进一步考察都市生活与市民叙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3.
历史上中西方经济的发展中均出现过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但是在那之后却出现了中西方经济发展截然不同的道路。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在中西方经济比较时,凡涉及到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把手工业与商业统称为工商业,实际上仅仅在谈论商业,手工业多是一笔带过。笔者认为,除了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不同导致“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差别外,中国古代抑的是手工业和商业,而西方抑的是商业。这种对手工业的不同对待,笔者认为也是导致中西方经济发展道路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4.
以舟山群岛为例,分析了海岛的经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海岛经济价值随着效用的不断体现而得以增长。为充分利用海岛经济价值,应采取逐岛规划,分类开发;改善条件,加快开发;依靠科技,科学开发;着力修复,保护开发等对策,并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5.
论贾宝玉之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玉是在才子佳人派小说盛行的时代末期出现的一个形象,这一形象的出现,打破了中国人一贯乐天知命,对人生悲剧性感受不深的局限,具有时代意义。宝玉精神不仅具有美学之意蕴,也具有伦理价值。文章试对宝玉精神作小结探讨。  相似文献   
116.
合理性是现代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项法律制度只有符合了形式合理与价值合理双重标准才是真正合理的。建立价值合理的法律体系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7.
价值的主体性维度及其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是价值的根本特性。从主体(人)出发,深刻认识主体,充分理解和把握价值的主体性,是研究和解决价值问题的关键。从主要关注客体转向关注主客体关系、特别是关注主体,立足主体性维度进行价值分析、乃至一切哲学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突出了主体的权力和责任,消解了价值的客观性神话、普遍性神话、以及所谓永恒的“价值真理”。而且,价值的这种“主体性”是一种客观现实,它本身是不可能被“摧毁”或“消解”的。  相似文献   
118.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充分论证了农业发展对国家经济、政治、国防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思想,这个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我们对农业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农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认识上,更不能继续采取对农业进行索取的做法,而应把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和世界视野的高度上。  相似文献   
119.
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对农村公共设施的完善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然现行规范对其规定甚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本身构造不明、价值不清造成适用模糊的困境。应明确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以维护集体成员利益为核心,以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为重点,在具体设定上暗含公私力量的平衡。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实际上是以农民集体为核心的多元混合主体,因自身的公益属性,致使部分权能受限,应以合目的性与合规划性对其流转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20.
教育公平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在今天的绩效社会里,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公平的理念,构成我们追寻的理想。为实现教育公平,在实践领域主要有三条途径:国家化与法制化、资源的公平分配、微观教育活动的公平。在中国,理论界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事,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公平问题当需审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