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60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孟庆波 《阅江学刊》2013,(4):60-65,10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占有显要位置。孝及总其大成的《孝经》一直是美国汉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1996年,戴梅可发表《汉代中国的儒孝和个人主义》,从中国文化内部出发,提出儒孝地位的上升、涵盖面的扩大最终导致汉代政权的衰落;1998年,侯思孟发表《孝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考察孝,以文献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孝在中国早期历史(商至两汉)中的演变,力图就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海外汉学的学科背景、问题意识、理论手段等,完完全全是西方的。研究海外汉学应当从西方学术文化的内部出发,对比比较文化的研究理路,审视海外汉学在外国学术体系中的发展历程,对西方学术史进行"外国学"研究。  相似文献   
62.
Due to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elder abuse and the failure of the battered women's movement to reach out to older persons, the physically abused older woman is not necessarily seen as a battered woman. Elder abuse has been viewed as more akin to child abuse, thus leading to a paternalistic approach to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contrasts the prevalence, causal models, and effects of physical abuse amon young and older women. Interventions in the case of spouse and elder abuse are also compared. The author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ways in which helpers might borrow from the battered women's movement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older battered women.  相似文献   
63.
This phenomenological study integrated crisis theory, 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 theory to conceptualize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round institutionalization 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nd their children in Shanghai. I conducted face-to-fac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12 dyads of matched elders and their children (N = 24).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aregiving crises triggered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cation about caregiving alternatives and new arrangements, although each generation had different stances and motivations. Children finalized the decision by helping their parents to manage the uncertainties pertaining to institutionalization. This study sheds light on caregiving decision-making dynamics for the increasing aging population across cultures.  相似文献   
64.
代际关系作为微观家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的研究比较多。多数侧重于代际经济关系、照料关系 ,其他方面的分析较少。本文仅从家庭代际间的文化构成角度初步分析家庭中代际间文化水平相近及差异性以及它的一些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5.
两千多年以来,儒家文化影响深远,而其中孝道思想则是最深入人心的儒学思想之一,孝道以其深厚的伦理根基和强大的政治机制推行而广布天下。民俗美术中大量艺术形式对儒家孝道思想的表现,则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这一思想。儒学孝道思想的生命力,在一定意义上便体现在民俗美术所表现出的生命力上;民俗美术所具有的生命力,实质上亦即儒学思想仍具有的生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66.
在中国古代,孝道思想在海外的传播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华人移民、外交使节、商贸活动和宗教僧侣。其中,华侨华人在孝文化传播上发挥了最重要的桥梁作用。孝道思想传播到海外,受到各国封建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他们在政治上推行孝政,在文化教育上实施忠孝教育。直到今天,孝道思想对海外社会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唐代特殊社会群体的省亲现象,包括官员省亲、士子省亲、僧人省亲等。官员省亲是实现官员"忠孝两全"的道德理想和国家"以孝治国"的有效途径;科考赴举、落第、擢第省亲体现士子获得鼓励、安慰或扬名显亲的心理;僧人省亲现象在初盛唐具有争议到中晚唐为社会普遍接受。更具社会伦理意义的官员省亲受国家政治制度约束,包括省亲假及其时限、请假程序、省亲赏赐等。  相似文献   
68.
孝德源起于原始社会以血缘为基础的自然亲情、尊祖祭祖的宗教情怀和氏族养老尊老的古老传统.孝德教育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所包含的"尊祖祭祖教育"和"尊老养老教育"均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孝德教育产生于西周.西周的孝德教育已经包含学校教育、祭祖仪式、"乡饮酒礼"、视学制度及"释奠礼"、朝廷训俗、采风易俗等诸多教育形式,其中,祭祖是西周孝德教育最主要的形式.孝德教育在西周产生是由当时"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9.
老莱子是先秦的道家学者,汉代的“老莱子”故事衍生两个支流:一,老莱子是古代楚国的隐士;二,老莱子是“戏彩娱亲”的儒家孝子。唐前诗歌的“老莱子”典故都用隐士含义,唐诗的“老莱子”典故大多数用孝子含义。这一现象彰显了唐人对儒家家庭伦理的倡导与推崇:唐人借此典表达对归家省亲的渴望之情;表达“忠先于孝”和“忠孝两全”的忠孝观念。  相似文献   
70.
"孝"是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即父母子女之间纵向的"亲亲之情",这种自然之情发乎于外,成为协调父子关系和谐的行为规范。这种发乎自然人伦的文明形式,与传统礼乐文化在"伦理和谐"的价值旨趣上是完全一致的。孝与礼相结合而为孝礼,是礼乐文化的逻辑起点。由礼乐文化中所确立的孝之为孝礼的规定性,首先体现在周人对祖先祭祀的宗教礼仪之中,进而逐步推展到丧葬、婚冠、生育以及对在世尊长的敬爱与服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