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5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34篇 |
理论方法论 | 25篇 |
综合类 | 776篇 |
社会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寓人文素质教育于英语课堂的尝试,强调在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外语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把大学英语教学提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62.
楚荷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1):18-22
我的小说与我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我所在城市国有企业普通工人的命运际遇息息相关,长篇小说《苦楝树》的主人公吴满的原型,就出自我所在的湘潭中环水务三水厂;长篇小说《工厂工会》的主线,则是我所在城市湘潭湘钢梅塞尔公司一位工会主席的真实故事.我的创作聚焦于底层生活,表现的是普通工人在当代社会变革中承受的苦难和失落,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人情的善良和人性的复杂. 相似文献
63.
胡群慧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23(2):66-68
老舍、张爱玲对故事中的母性堕落蓝本、女性堕落心路历程、母女两代人生存命运的不同处理,使得《月牙儿》与《沉香屑·第一炉香》这两篇小说构成了文本阐释的某种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两位作家在对女性堕落、人性畸变的成因进行探讨时,对社会性因素、人性因素的不同侧重和对文化因素不同层面的观照上。 相似文献
64.
李斗斗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152-154
日本作家野间宏的小说《脸上的红月亮》巧妙地运用倒U型叙事结构,以复原军人北山年夫战后的心理波动和起伏为主线,讲述他始终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最后回归到孤独绝望的痛苦处境中,勾勒出其心理变化的倒U型曲线轨迹,使得战争摧毁人性这样一个深层次主题在倒U型叙事结构的支撑下得以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65.
刘淑莉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54-56
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在平静的外表下表达着对笔下人物的温情关怀,从民间化叙事角度揭示出当代平民生活的生命本真状态。这些新写实小说是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真实感悟,是作者用心灵体悟到的一种被种种现代传媒、主流意识话语所冲淡和遮蔽的人性现实。 相似文献
66.
血族文化作为西方文化中一个特别的现象,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的诞生与发展和宗教文化紧密相关。人类死亡意识的加强,促使人去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建构了严密而完善的血族文化社会体系。作为反映人性的一面镜子,血族文化中的“吸血鬼”形象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又有了现代延伸。抛弃迷信,现代吸血鬼形象仍具检讨人性得失、有益社会和谐之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67.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道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是从哲学的层面对人所做的深层次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坚持以人为本,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68.
周大新以"文化怀乡"的精神跋涉,力图从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汲取营养,寻觅和探索走出现实困境的道路.凝眸故乡,在对苦难的审视和描绘中,在不绝于耳的"三农"问题和市场经济的时代环境下,周大新穿越苦难,营构纯朴的诗意乡土社会,营造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农村、新农民和新型的人伦关系,诗意构筑了一个湖光山色般的乡村田园乌托邦世界,为立足乡村的父老乡亲们,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的颂歌. 相似文献
69.
在文学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主要人物安娜的悲剧必然性形成中,作者隐晦的写作立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的永不满足的欲望所导致的情感游离和错位,则是悲剧的最终动因。 相似文献
70.
人性本身无所谓善恶,其涵盖“人的动物性”和“人的社会性”.前者涵盖性冲动和生存欲两种自然欲求,后者涵盖性结合方式和群体性生活方式两种社会要求.亲属立法并不直接以人性为基础,从人性界分到亲属立法,中间需要有婚姻家庭伦理的介入.婚姻家庭伦理是对“人的动物性”和“人的社会性”进行道德评价的结果.婚姻伦理通过性禁忌、贞操观念分别对性冲动、性结合方式进行规制,家庭伦理通过不伤害原则、“同居共财”伦理/物权平等伦理分别对生存欲、群体性生活方式进行规制,而立法对婚姻家庭伦理的吸纳采歉抑路径.人性善恶假设是影响中西方亲属立法价值取向的关键原因.中国立法应以个体主义为基础,兼顾家庭本位的整体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