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5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396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2556篇
社会学   105篇
统计学   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经典的具有女性独立反抗意识的文本《简·爱》,主人公简爱形象被认为是一个要求平等独立的新型女性。而作品中的疯女人这一角色常常被忽略视为简的陪衬物,甚至被视为"贵族社会的一种象征"。而疯女人伯莎是一个进行复仇的大胆的抗争女子;同时伯莎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是简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2.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大多恪守"小道可观"的"史补"观念,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劝善惩恶"的"实录"窠臼。这种先入为主的道德评价致使叙事成为了一种图解,如武则天的形象就徒然成为一种符号。不仅仅历史题材,包括其他题材的小说都这样附庸于史书传统,把自己的价值定位在"一言可采"的道德选择,很少具有自觉的本体意识。只有少数杰作能够对世事人生作复杂的观照,主张虚构的"事体情理",走向观念的成熟。  相似文献   
83.
中国农民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直备受社会和媒体关注。以1979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农民个体形象报道为样本,笔者发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日报》作为宣传和解读农村政策的主流媒体,对农民个体形象塑造的密度,与国家对农村进行议程设置的强度正相关;以正面宣传为主,对农民个体形象的塑造总体上看以爱国奉献、勤劳智慧两种形象最为突出,但波动幅度也相对较大;所用体裁以消息为主,将普通农民置于报道主体位置。同时,《人民日报》关于农民个体形象的塑造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过于强调政治性;过于强调正面宣传,一定程度上忽视农民弱势形象的实际;报道大多涉及公共领域,忽略农民生活中的私人领域。笔者提出主流媒体报道农民形象,应坚持正面宣传和传播正能量为主,但必须紧密结合农民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应主动服务好政府议程,但必须尊重农民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的实际地位和诉求;应宣传农民在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做到政治性与新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4.
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将老年群体置于国家、社会和媒体重点关注中,老年人的媒介形象影响着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本研究基于多元无知理论视角探讨老年群体的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都对老年人形象呈积极正面的认知;但老年人高估了中青年人对老年人的负面态度,低估了中青年人对老年人的正面态度,老年人感知的态度与中青年人的实际态度存在程度上的认知差异;媒介说服推论和敌意媒介效果解释了这种认知偏差。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老年群体对他人认知的准确判断,更好地认识自我,通过自知建立自信与自尊。  相似文献   
85.
在知识经济时代 ,组织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局部的产品竞争、资源竞争、人才竞争、信息竞争逐渐发展到整体形象的竞争。一个组织或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就必须导入 CIS这种全新的、系统的经营策略。本文分析了 CIS的构成要素及其地位作用 ,阐明了导入 CIS的原则及中国式 CIS组织形象设计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86.
由于多元文化思潮的深刻影响,作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主体形象,农民形象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丰厚充盈。依据其自身审美内涵的差异性,农民形象谱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文化表征型、现实镜像型和生存喻指型。文化表征型农民形象源于作家文化批判与重建的强烈诉求,农民的文化能指意味愈趋明显。现实镜像型农民形象则折射出现实乡村变革对于农民传统文化心理的改变与塑造,农民与土地的矛盾冲突成为作家的叙事焦点。生存喻指型农民形象突出农民的生存意识,彰显出作家以自由自在的乡村文化心态和自足自立的乡村民间生存原则对抗意识形态同化改造乡村的文化意图。随着时代文化语境的迁移,农民形象谱系及其文化内涵必然会产生新质,克服当前农民叙事缺陷也成为作家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7.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越南出生并生活了18年。这种特殊的生活背景对其作品影响很大,构成了作品之外的潜在文本。论题结合比较文学形象学关于文化想象理论及作家生活经历,从作品“情爱”故事本身的解读出发,阐释“中国情人”形象所寄寓的较为复杂的深层文化内涵及关系:1.个人身份的寻求与文化认同,作家游离在东方和西方之间;2.法兰西民族对东方的欲望想象及投射,东方对他们有着巨大的诱惑;3.多重语境下的文化关联及其融合。  相似文献   
88.
<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最璀璨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蝇王>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主要人物都是孩子,但它的象征意味却是复杂和深远的.它通过虚构的文本和假想的未来故事背景,构筑起了对人性这一主题新的颠覆与思考,因此成了学术界长期争相评议的焦点.而在文本的虚构性与主题的重构性之间起到重要的过渡、连接作用的,正是这部小说有机象征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9.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著名的南方作家,在奠定其文学史地位的五部小说中,通过对母亲形象的缺席不在场书写,实现了现实生活中作家对作为"父亲"代表的母亲的无意识"阉割"欲望。作家在文本升华中,呈现出典型的"俄狄浦斯情结"特征。  相似文献   
90.
论汉儒易象观与茶山的易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儒本之《易传》,凭借当时自然科学知识,转换话语系统,提出了新的易象理论,重建了偏于天道的象学体系。丁茶山一方面坚持汉易立场,反对王弼义理之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检讨汉代易象学说,实行了对汉代易象的重建,推动了汉代象数易学乃至整个易学的发展。茶山之象学研究,与中国清代乾嘉前后易学研究遥相呼应,形成了东亚汉易复兴的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