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01.
102.
103.
组织绩效的评价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绩效的好坏将影响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如何评价组织的绩效和分析哪些因素影响组织的绩效是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们感兴趣的课题.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分析了评价组织绩效的指标体系,并对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4.
结合具体的工业过程控制项目,介绍了解决大纯滞后系统的一种新法:采用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对大纯滞后系统进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文中还针对本项目,介绍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5.
康德的二律背反论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二律背反论美主要见于他的美学专著《判断力批判》中“美的分析”。康德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二律背反这种矛盾分析方法对美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这主要体现在四组二律背反结论中 ,它们分别是 :美是无利害的利害性 ;美是无概念的概念 ;美是无普遍的普遍性 ;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对"此外"和"另外"这两个语词在实际语言中所处不同位置的分析,指出它们实际表达的逻辑含义是除外判断的变形形式,联结复合判断和判断群来表达除外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对判断的主项进行伸延与拓宽,打破了单一的判断形式,发展了复合判断形式,揭示了人们的思维从单一的断定而转向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特点,从而使思维具有全面性、积极性、连续性、正确性和论证性.  相似文献   
107.
为什么执行程序处理破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司法执行程序中出现大量债务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这一现象,本文认为,中国司法执行程序从一定程度上讲承担着破产制度的功能,本文对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做了进一步解释。本文认为,中国司法程序承担破产制度的功能是两个相互联系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由于国家对破产的控制和垄断,破产制度进入门槛高、当事人使用制度成本高,因此导致对破产制度的需求低。另一方面,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起对执行制度大力投入,使得执行程序进入门槛低、效率相对较高,并且许多协调和组织及制度运行的成本由法院承担而不是由当事人承担。这些特点大大降低了当事人使用执行程序的成本,刺激了当事人通过执行程序解决事实上是破产问题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8.
人事考核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从人事考核的模糊性入手,运用模糊理论和模糊思维,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为人事考核工作的量化提供一种更能符合客观实际、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关中西部方言判断句末的语气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方言区西部肯定式和疑问式判断句末尾往往有语气词出现,如户县等处的判断语气词是“一块”,眉县等处是“一个”,宝鸡等处是“哩开”,陇县固关镇是“哩该”。“哩开”“哩该”的“哩”是“一”字增音所致,“开”的本字是“块”,“该”的本字是“个”。关中方言区西部肯定式和疑问式判断句末尾有语气词出现的根源,是受共同语里所具有的“你以为他是什么好东西?二流子一个”一类句式影响并且长期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长久以来,学界都存在着有关孟子是否主张民主的争论。支持者认为孟子主张“主权在民”,反对者则大多认为孟子主张“君权神授”,与周公相同。实际上,“主权在民”与“君权神授”都是有关政权合法性(legitimacy)的理论,都以“政权应该由谁掌握”的价值判断为其核心。争论双方所提供的论据并未包含这样一个判断,而俱由实然判断构成。故其并不能反映孟子的政权合法性思想,双方对各自观点的证明并不成立,其对关键文献如“天与人与”等节的解读存在错误。孟子实际主张政权合法性的依据在于统治者道德上的成就,并以超越的“价值之天”(而非人格神)为其终极基础,民意并不能直接作为合法性的依据。孟子的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人民民主、打破西方国家对民主价值的垄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