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5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139篇
管理学   300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94篇
丛书文集   886篇
理论方法论   591篇
综合类   5172篇
社会学   1306篇
统计学   38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1023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524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617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主要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竞争激励以及个人发展激励等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海尔的激励管理,并评析了其特点和成功经验,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或值得商榷之处,为其他企业的管理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942.
坠网之中的逃脱——解读张爱玲作品的“世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为了逃避虚无的人生体验,世俗生活进入了她的文学世界.但在对世俗生活的感性认同中,她的虚无思想又时时渗透于字里行间.张爱玲坠入了世俗最终却又超越了世俗.  相似文献   
943.
感动与原创     
原创建基于写作主体对写作既定现实与既成写作文化的反思、批判和摆脱上 ,它指向一切真正的创造。深度感动、生命诗性、触动、冲动等是影响原创的生命生态肌质。感动尽管不具备触动的突发性和冲动的高潮性 ,但它能丰盈人的心灵 ,将人置于爱与美、追求与梦想的诗性状态 ,并推动情感运动抵达颠峰 ,进而夯实个体原创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44.
生态中心主义将生态共同体的利益奉为最高价值,把自然归入人类的道德关怀范围,虽然对人与自然的共生作出了生动诠释,却脱离了人类实践,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忽视了人的生存发展诉求,将希望寄托于个人的道德行为以期到达荒野的乌托邦。与此不同,“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将马克思实践自然观运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揭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确认人的主体责任,明晰“美的规律”。“生命共同体”理念从实践的向度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坚持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生态方法论;是以德法共治落实主体责任的生态治理论;是从美丽中国到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论。  相似文献   
945.
从学术(传记)著述和学术论文(文章)两个维度的爬梳发现,囿于写作体裁、学术载体的限制以及学科视野、写作目标、关注焦点的差异,学术界对费孝通民族思想的研究成果存在数量相对较少以及零散、片面、浅显、碎片化等现象。文章建议,创新民族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范式,从历史、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梳理、阐释和凝练费孝通民族研究的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946.
王田 《民族学刊》2022,13(10):113-120, 142
自1951年建校以来经过70余年的积累,西南民族大学的羌族研究成果体量庞大,且不乏精品,成为了羌族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之一。西南民族大学的羌族研究可以划分为侧重点不一样的三个阶段:1951-1978年间以羌族社会历史调查为重心;1979-2008年间羌族研究多领域齐头并进;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以灾后羌族经济社会文化重建为重心。梳理这些过往研究之余,可以归纳出西南民族大学羌族研究的三个特点:紧扣时代话语,服务国家大政方针;坚守学理思考,经典论题的探讨不断深化;经过数十年的潜心治学,凝练出了西南民族大学羌族研究的优势领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西南民族大学的羌族研究,不能以民族的边界画地为牢,要在区域视野下观察、思考羌族的社会与文化;更要自觉地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框架下从事羌族研究的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947.
“安乐死”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由于关涉到种种道德问题,它在我国难以取得合法地位。而我国儒道代表的传统生死观对死亡价值的肯定和重视,则为“安乐死”的合法性提供了颇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8.
Families are central in the unfolding life course. They have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dynamics that reflect and characterize the modern life span, and a life course perspective has particular utility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and implications of families for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3‐fold. First, we offer a family life course perspective that delineates core concepts of roles, role configurations, and pathways, specifies the links between them,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linked lives and structural context. Second, we elaborate a latent class approach for modeling the multilayered dynamic interdependencies that characterize modern family life. Third, we provide an empirical example by considering the timing of childbearing, teen parenthood, and its place in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using women's data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 1979 (N= 2,191).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further avenues of family research that are enhanced with a life course approach and complementary latent structure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949.
人们使用器物 ,器物也在影响人。器物黏附着观念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观念、性格和价值走向。社会变迁往往是从一个具体可感的器物开始 ,最终导致人类生活和社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 ,社会变适总是会从器物阶段上升到意识形态阶段 ,并在文化层面上沉淀。  相似文献   
950.
伦理学的二次根本性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 《学术交流》2003,(6):20-24
人类生存方式所经历的每一次重大转折最终都体现在伦理学层面上。从伦理学创生发展到今天 ,其主要关注的是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考虑问题 ,大体走过了敬畏神灵、敬畏人类到敬畏万物这一过程。考察伦理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并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 ,必须全面认识伦理学的二次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