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2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1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3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487篇
理论方法论   232篇
综合类   3020篇
社会学   225篇
统计学   3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在甘肃、湖南和贵州三省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回流农民农业经营决策和新型农民职业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回流农民是否从事农业经营和能否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受到个人禀赋、农业信息感知和乡土情结的影响。个人禀赋的影响表现为:教育程度较高和非常健康的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低;有培训经历和非常健康的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高;农业信息感知的影响表现为:惠农政策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越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也越大;农业风险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越低;支农举措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越大;乡土情结的影响表现为:有土地流入经历的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更大,爱农情结越深的回流农民越容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建议从改善农业经营金融扶持与农业保险体系、强化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业信息传播效果和激发回流农民乡土情结四个方面入手,吸引更多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培育更多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82.
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处于反思工业化与城市化、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思潮之下,"内生式发展"作为致力于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一种新模式,对于不发达地区的复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内生式发展模式以培养地方基于内部的发展能力为目的,强调当地人的开发主体地位以及建立当地基层组织的必要性.基于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援助项目已在国际、国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对于目前国内的乡村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4.
私力救济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具有公力救济所无法完全替代的价值.通过对私力救济价值的描述以及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可以发现,在实现法治的基础上发挥社会成员的自治性,在注重法律的公正性的同时兼顾效率原则,建立公力救济为主、私力救济为补充的多元救济机制,正是私力救济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5.
学者们提出了种类繁多的自主结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指标。自主结构的划分包括基于自主测量的自主结构和仅仅基于理论分析的自主划分两类。自主的测量包括自陈法和他评法两类。自陈法包括自主量表、其他量表中的自主分量表、测量自主某个方面的量表和其他方法四类。他评法则主要是研究者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之后根据有关的编码系统等手段来评价个体的自主情况。最后,对自主与自立的结构和测量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6.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地方高校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知识生产创新的主渠道,服务乡村振兴既是内在要求,更是职责使命。研究指出,探讨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个性、共性内涵,以及历史发展脉络,是理解地方高校“何以要”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而探讨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经验,是打开地方高校“何以能”服务乡村振兴大门的钥匙。研究从内生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四个维度,明晰了地方高校“何以要”和“何以能”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为地方高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7.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项重要技能,是实现终身教育所必备。本文分析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实现有效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改变着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培养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信息素养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88.
王化平 《北方论丛》2020,(1):16-22,78
通过分析《毛诗·魏风》《唐风》诸篇的诗旨和安大简自身的特点,认为安大简《侯》《魏》两部分内并无“误置”现象。又从战国初期的历史背景出发,并结合诗旨、春秋战国时期的“用诗”特点,赞成安大简《魏》之所以抄写《毛诗·唐风》中的诗篇,当与战国时期魏国国力强盛、占有晋国故地相关。由于抄写《唐风》诗篇的部分被称为“魏”,因此,抄写《魏风》的部分就不能再称为“魏”,必须改题。从《毛诗》诸国风的命名逻辑看,“侯”极可能是地名。不过,若考虑到安大简的特点,“侯”为爵位也未尝不可。从安大简《侯》《魏》的特殊安排看,它无疑是一个改编本,其底本与《毛诗》应该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9.
傅春晖 《社会》2020,40(1):96-123
本文致力于厘清关于市镇研究的理论传统,对明清以来市镇的演变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考察。从经济层面看,市镇是连接地方性市场和世界体系的节点,并越来越具有超层级、跨区域和金融化的特点;从社会层面看,市镇是有层级、有组织的,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从政治层面看,它是地方自治化和国家政权建设的着力点。在社会结构中的中间性质是市镇的本质特征。社会学对于市镇的研究必须将其看作一种总体性的社会事实,在对生命体验、生活智慧、伦理道德、乡风民俗等民情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的前提下,考察其与具体制度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90.
The roles of small congregations and their social impacts are well known, but few theoretical studies investigate megachurch congregations. These mammoth organizations have the potential for advancing social good, but minimal research specifically focuses on the activities of these congregation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D). 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dearth of information by answering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s: (a) In what ways are megachurches involved in ED activities? (b) Who benefits from these programs and how are the programs offered? and (c) What factors influence megachurches to offer ED activities? We frame our investigation using both demand‐ and supply‐side arguments from Frumkin's (2002) mode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action. Online survey data and follow‐up interviews with 42 megachurch leaders in the Dallas/Fort Worth and greater Houston areas show that megachurches are implementing ED activities in alignment with demand‐side explanations, especially when advanc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unemployed and underemployed. However, supply‐side arguments provide more explanatory power, indicating that volunteer engagement with ED activitie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vision of ED services through megachurches. Our study offer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hy megachurches carry out ED activities with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evoted to how megachurches partner with other congregations, nonprofits, and government entities to encourage economic growth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community memb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