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81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1106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和韵是中国有近1200年历史的诗词创作方式,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汉语诗歌写作中也受到尊崇,成为古代汉文化圈带有普遍性的写作行为。和韵正式形成于唐代,创始人是元稹和白居易。唐代浓厚的诗歌氛围、近体诗的成熟和元白的个性特征是和韵产生的主要原因。和韵有共时性和韵与跨时代和韵两种类型。跨时代和韵开辟了与古人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的新渠道,也为诗人提供了一种文字消遣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22.
清末民初云南府城(昆明)的城市消费变迁在两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1889年蒙自开埠到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消费能力提高,消费倾向洋化,消费意愿增强;第二阶段,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以后的民国初年,城市功能的变迁促进商业发展和消费升级,昆明城市消费引领全省潮流。  相似文献   
123.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会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系统,这些话语系统除了含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外,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自己时代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至少应实现两大话语系统的转换:一是由"革命"到"建设"的话语系统转换;二是由"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话语系统转变。这两种转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过程中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系统向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话语系统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4.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本文从已发现的史料和遗迹、遗存入手,探讨和分析了远古煤炭的早期利用状况,叙述了古代中国人发现煤炭的简要过程,指出了远古中国人对煤炭的利用仅限于制作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同时,列举了远古煤炭的其他名称。  相似文献   
125.
社会技术是指调整、管理、控制社会的方法.它比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更具有决定作用.社会技术构成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组织的状况、财政税收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等.社会技术进步主要体现为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在中古晚期,社会技术进步是科技突破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英国社会技术提高很快,比中国的社会技术更具有促进效率的秉性.正是社会技术水平的差异,才导致中英在18 世纪发展的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26.
王志清 《唐都学刊》2007,23(6):97-102
"后王维时代"的王维接受,呈现出接受的多元和动态的特点:全盘接受—部分接受—全盘拒绝。走向王维和走离王维,都是时代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无疑使诗歌出现了千新万变的繁荣,中唐诗人创造了别开生面的奇异世界。因此,王维的边缘化,其实质涉及到社会转型而引发的诗歌转型,是诗歌自身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7.
闻一多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反西方现代文化的产物 ,民族历史、传统文化是其民族身份认同的基础和民族主义情绪表达的最有效的场景 ,是其民族主义张扬的核心内容。这种民族主义思想 ,一方面因缺乏历史批判意识而无补于本土文化的良性循环与新生 ;但另一方面 ,它因致力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启蒙而获得历史的合法性与意义。到 194 0年代 ,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完成了由早期的以民族传统反抗西方现代文化向以西方现代文化透视、批判民族传统的转换 ,这种转换记录了特立独行的诗人痛苦的情感历程与思想探寻的真实轨迹。  相似文献   
128.
以近代来华西方人记述中国环境变化的文本为中心,选取若干典型案例,对其传播方式、途径、受众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程度分别作了考察。翻译是此类记述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传播介质上,除文字印刷品之外,照片、图片等的重要性同样不可低估。有留学背景的林学家、农学家等既是主要受众者,也是重要的传播者,这与他们在语言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研究认为,此类记述不但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环境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国国内学者认识本国环境的重要信息来源。更重要的是,这也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一种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29.
延安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构成。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延安文学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学现象,而且更具一种文学精神价值。延安文学精神是文学的时代使命担当精神,是文学为人民大众服务精神,是文学追求朴素与崇高相结合的艺术审美创新精神。延安时期异彩纷呈的文学实践(庞大的作家队伍、众多的文学社团、纷繁的文学期刊、丰厚的文学创作实绩)是延安文学精神形成的文学基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是延安文学精神的理论核心。延安文学精神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精神引领,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黄帝内经·素问》作为中国的医学宝典,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效果主要取决于翻译的具体效果,只有完全的遵循黄帝内经的发展历史背景,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才能够很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