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81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1106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会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系统,这些话语系统除了含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外,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自己时代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至少应实现两大话语系统的转换:一是由“革命”到“建设”的话语系统转换;二是由“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话语系统转变。这两种转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过程中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系统向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话语系统的过渡。  相似文献   
72.
郭华 《齐鲁学刊》2008,1(3):37-4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中世纪晚期农民的饮食结构变化日趋显著。食物种类不断丰富,膳食搭配日渐合理,人们的营养状况逐渐改善。对此进行考察分析,有助于从微观上认识英国乡村社会的变化,从宏观上理解由中世纪到近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73.
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区域史研究,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日趋活跃,讨论关注之问题也十分广泛,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帝国主义在河南经济势力的扩张和掠夺;二、河南传统经济在近代的延续与推移;三、近代河南新型经济的发展;四、综合性理论性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4.
75.
马丽 《河北学刊》2001,21(2):88-90
新的传媒革命所造成的网络时代,至少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六大消费特征,并使得企业面貌出现系列的变革,企业在这个动态节点的网络社会中将重新洗牌。网络时代的企业要在这个时代保持其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需要建立新的企业文化战略和企业文化构架。  相似文献   
76.
宋学勤 《云梦学刊》2001,22(5):45-46
历史学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迁的,时代对历史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为大众所接受,走向社会化.史学家们开始摆脱传统史学只注重上层人物的精英历史观,已要求重视下层平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并撰写他们的历史.于是口述史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7.
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有待于先进文化的确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寻先进理论的尝试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探寻先进文化的历史就成为了从近代到建国的历史主线之一。  相似文献   
78.
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思想前提和认识逻辑,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品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相似文献   
7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八大用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要求。文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理解和阐释: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土壤和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这两种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通过民族精神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点;进行时代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改革创新的时代步伐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80.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 《东方论坛》2005,(3):30-34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是19世纪出现在西方环境中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成就之一,是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时代的产物,其核心价值自然也体现在无神论中.但是,随着人类文明在新时代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或宗教观也理所当然地会与时俱进,吸收其他文明传统在新时代的优秀成果,以确保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宗教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的论点,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