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518篇
社会学   15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对一道既极易求解又极易漏的电学习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并以此实际例子说明在普通物理教学中,如何把物理概念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把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尽可能转化为数学问题,以激发数学专业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从面使习题课上得比较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02.
陆机以东吴贵族及才子的身份而入仕西晋王朝的经历 ,形成了他矛盾的性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 ,也是陆机赋东吴情结的成因所在。陆机赋中对父祖光荣的追慕与自豪 ,对故土亲人的眷恋 ,对朝代兴衰、人生短暂的深切思考以及对吴楚名物、文化的赞美与张扬 ,都表现了浓浓的故国情愫 ,东吴情结何其强烈 !陆机赋第一次把故国情感引进赋中并对庾信故国乡关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赖少其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诗人.作者记叙了赖老解放后为政从艺道路上的轶事.追忆了赖老与黄宾虹、傅抱石、吴湖帆、林风眠、赵朴初等的"血火之谊";记录了赖老上世纪80年代登天台、上雁荡山、访方介堪先生、游普陀、绍兴怀故人的踪迹;描述了赖老赴美访王己千、观大千画,访巴黎浏览艺术珍品的历程;最后叙述了赖老晚年"丙寅变法"、"衰年变法",走完人生道路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104.
Michael Young and Gerard Lemos’ (1997 Young, M. and Lemos, G. 1997. The communities we have lost and can regain, London: Lemos and Crane.  [Google Scholar]) text The communities we have lost and can regain has had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New Labour's communitarian thinking. This paper critically examines a specific aspect of New Labour's communitarian agenda, namely, its use of public housing policy to rebuild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combat social exclusion on so-called ‘sink estates’. The paper is presented in four main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why and to what extent ‘community’ has been lost,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public housing estates. The second part examines why community rebuilding is now seen as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loss of community on public housing estates and, to this end,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tarian values that underpin New Labour's third way. The third part of the paper examines some empirical studies of community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and thereby develop a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what New Labour are currently seeking to achieve. The fourth part of the paper juxtaposes this discussion of ‘community’ with a discussion of emerging socio-economic trend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literature on late modernity and globalization. By highlighting emerging socio-economic trends such as residential mobility into the community debate, the paper concludes by criticizing the policy of community building as ‘good for you’. Our key point is that community building restricts the residential mobility of poorer households and exacerbates (rather than combats) their social exclusion because a key indicator of social inclusion is their ability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that so often exist ‘elsewhere’.  相似文献   
105.
泰国华文作家在异国语言的喧闹声中以汉语从事写作,既是抵抗失语、失忆的努力,也是对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依归.他们往往通过"恋物"的方式来追忆并留住已经模糊了的故乡记忆.在他们笔下,故乡已失去了物质的成分,而更多地指向精神性.泰华文学既有民族性,又有本土性,虽然运用的是泰国本土视角,却总是或显或隐地连接着中华文化这条根,呈现出多元的融合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6.
纪兰香 《理论界》2014,(11):66-70
纵观清末民初的小说,可以看到其叙事空间方面的鲜明特点:首先是小说描写的国内本土空间的空前扩张;其次是小说广泛地拓展了国外异域空间;另外,小说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元的超现实的虚拟空间。这些精心设置和呈现的叙事空间,从文学史意义而言,不仅使得我国古代小说叙事空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深入,而且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中国古代号称"群经之首"的《周易》蕴含有非常丰富的盛德价值观思想,倡导以"天地之大德"为核心的盛德价值观,不仅有助于我们克服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局限,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也有助于我们建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国本色"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特定语料库中语料的检索和处理,对比分析了英语写作中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对于单词very在使用上的区别,以及不同程度学习者之间对该词使用上的区别,并探讨了导致以上区别的可能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于very一词,中国学习者存在超用、回避和误用现象。这些现象归因于中国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所发生的语言负迁移。  相似文献   
109.
广州方言底层词"栏"与"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方言中的底层词,除保留在地名和口语中之外,有的既是口语词,同时又是构成地名的词语,本文所讨论的"栏"与"墟"就是这一类词语。通过对它们在广州方言中的留存、变异以及衍生出来的系列词语的考察,不仅可以探索它们从少数民族语言进入到汉语的过程,更能深入地了解粤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而且对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词义演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0.
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发展进步,是在自然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两家联盟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它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不可能互相替代,可能的只是互相补充和配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四种,即新知识、新理论的创造者;其他精神产品生产的指导者;政治决策的咨询和参谋者;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者、指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