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本文从和谐观的角度,探讨了当前环境伦理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立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日益严峻,人开始反思自己曾经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得与失,于是出现了各种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其中,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关于“人类中心主义论”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论”的论争尤具代表性。从表面上看,二者观点似乎是对立的,其实,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二者的争论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二者的争论,促使人类理性地进行自我定位,努力探寻并走向一种“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或称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前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忧虑,环境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美学领域对人类中心主义也展开了批判。在主要的环境鉴赏模式理论中,卡尔松二元论构架与柏林特整体论都暗含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这种伦理价值向审美价值的转移是以后者的牺牲为代价的。但是审美主体性并非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承认审美主体在环境鉴赏中的合法地位,并建立起一种自由且健康的环境美学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无法确立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确立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有赖于人的定义的更新。启蒙运动把人定义为“理性的人”,只有这一定义转化为“诗性的人”,生态文明的建立才具备前提。  相似文献   
15.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及其启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是在对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范式的质疑、反思和批判基础上,生成的一种新的生态伦理形态,虽然其学术理论观点面临着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的不断质疑甚至苛刻质询,但其在生态世界观的诞生,整体思维观的运作,经济价值观的转向,绿色科技观的生成,生产方式观的转换,文化自然观的整合等层面的重要的学术启示价值仍不容小觑。系统深入地挖掘其启示价值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走出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基础,也是解读西方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分析,考察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和观点,透视其在理论和现实中的困境,为建立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学提供有力的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文章表述了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两大学派: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并分别介绍了两个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不同流派;阐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要点,以及二者融合的趋势;认为二者的融合不仅对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义天 《唐都学刊》2005,21(3):41-45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两种基本纲领.两者对"主体"的不同界定,导致了其在哲学基础、伦理态度、解决方案以及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定位等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但两者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归宿,即都要面对并反思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目前的全球生态危机并不是由其中的某种"主体(性)"所致,而是由在现代性文明中丧失"主体性"的病态人格所致.故必须对现代性之消极因素展开批判,重建自由而健全的主体并以之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