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0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管理学   1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42篇
丛书文集   1580篇
理论方法论   748篇
综合类   7736篇
社会学   527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878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630篇
  2008年   678篇
  2007年   778篇
  2006年   769篇
  2005年   799篇
  2004年   785篇
  2003年   702篇
  2002年   584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代以来东北平原黑土开发的生态环境代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东北平原以广袤肥沃的黑土地而著称于世,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自清末大规模丈放官荒以来,经过一个世纪的开发,东北平原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在东北黑土带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黑土开发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突出表现为严重的黑土退化、侵蚀和流失,甚至出现荒漠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2.
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价值、理想和生存意义作形而上关注的思想、理论或学说,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的主要渊源,实事求是的传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94.
根据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在综述两例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在中国和新加坡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涂昊 《云梦学刊》2006,27(3):22-2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关系发展大致经历了压力下的修复(1980~1984年)、发展中的分裂(1985~1989年)、沉寂中的变异(1989~1992年)、喧哗中的深化(1993~1999年)四个时期,分别代表了两者关系的起步、发展、曲折前进和深化四个阶段。这意味着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不断融合,不断成熟,不断发展,两者的关系也由此逐步回归学术本位。  相似文献   
996.
陆芸 《学术探索》2007,(2):94-99
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以及海南岛曾发现了大量的穆斯林墓葬石刻,它们的出土说明了宋、元时期外国穆斯林留居中国的事实,也说明当时上述沿海港口城市的繁华和吸引力。通过对各地穆斯林墓葬石刻研究,可以展示当时穆斯林的生活、信仰等情况。一些证据表明,当时中国可能存在着十叶派穆斯林。  相似文献   
997.
中、韩两国在诗话研究上已取得了可贵的学术成果。展望21世纪中韩诗论的发展,应着重以下研究工作:进一步研究诗话作品;加强诗论的比较研究;总体设计中韩诗论研究课题;用古代诗论指导当代诗论建设。  相似文献   
998.
杨峰 《齐鲁学刊》2004,(2):122-125
民初逸事小说与鸳鸯蝴蝶派之间关系密切,民初约有百分之八九十的逸事小说都是鸳鸯蝴蝶派文人创作的。这一方面说明早期鸳鸯蝴蝶派的文人具有关注国计民生的“入世”风格,另一方面,在时代社会潮流及早期鸳鸯蝴蝶派文人自身思想选择的合力作用下,民初逸事小说也形成了鲜明特色。文人强烈的复古主义思想,补正史之缺的传统小说观,以复古思想、平民意识为主的历史观以及写作手法上的史传色彩等,构成了民初逸事小说的“民初特点”。  相似文献   
999.
战后20年文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万华 《文史哲》2004,(5):62-68
以"战时8年文学"和"战后20年文学"的思路替代以往的"40年代文学"和"17年文学"的思路,能立足于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打通原先被分割成"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两种时期"文学间的内在联系。在战后东亚现代性曲折展开的背景下,1945年至6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学,构成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文学各有其流变脉络,战后香港文学在意识形态对峙中开始其文化个性和文学品格的寻求,战后台湾文学突破国民党政治高压,在文学思潮引发的文学传承和转换、创作多元典律的构建等方面呈现出影响中国文学整体格局的重要走脉,战后中国内地文学则开始了原旨意义的延安文学理想和激进实践的延安文学理想间的复杂纠结。这些流变恰恰呈现出战后中国文学的共同性,并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进入"民族新文学的自觉自立"前的过渡时期,其蕴含的丰富课题及其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国文学分合有致的多元格局;所提供的文学范式,则包含着民族新文学面临政治困境、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作出各种应对的历史经验。这种视野中的4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其丰富性和历史传承性,提供了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整合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000.
现代化生长方式和生长路径影响着现代化进程。在我国,现代化是为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独立富强的被迫选择。从生长路径来说,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最初是外生式的。外生式现代化由于国家作用强化,社会发育不良,因而缺乏内在的和持久的动力,社会发展不能持久。为此,邓小平一方面破除思想禁忌,提出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以主动对外开放的姿态,吸收资金、先进技术、有效制度等,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把它们内化为促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力量,培育社会基础,从而把政府的作用与社会发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