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9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253篇
民族学   31篇
人口学   185篇
丛书文集   320篇
理论方法论   228篇
综合类   2809篇
社会学   221篇
统计学   33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为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湖北应努力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创新,扩大文化开放,把湖北省建成中西部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52.
通过采用C-D生产函数对中部五省经济增长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后认为,对中部五省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城市化水平、劳动就业状况、对外开放程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因此,推进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劳动就业应成为实现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和制定经济政策的首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53.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后期,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对俄国农村公社制度及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的“跨越论”中,曾有人提出苏联和中国是“跨越论”的例证。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有着客观条件的,持“跨越论”观点的理论依据是不充分的。实际上,无论苏联还是中国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相似文献   
54.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建立科学完整的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还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以此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增长实践,特别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  相似文献   
55.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换,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一。但从目前的实际和今后的发展看,要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换,还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创造和具备一定的条件。因此,要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同时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情况采取结构转换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城市蔓延有利于提高城市生产率吗?文章首先从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密度两个方面阐释城市蔓延影响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2年~2013年夜间灯光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蔓延的生产率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城市蔓延对长江经济带生产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意味着城市无序、低密度扩张阻碍了长江经济带生产率的提高.2)分区域研究发现,城市蔓延对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但对东部地区生产率影响最小,对中西部地区生产率产生较大影响.3)分产业研究发现,城市蔓延降低第二产业生产率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第三产业生产率.4)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发现,城市蔓延影响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且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意味着城市蔓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7.
主要关注沿边开放地区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基于2003—2018年我国8个沿边省份的7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模型、分位数回归、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主要结论有:(1)沿边开放的制度变迁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分位数回归发现,随着经济增长率分位数点的增加,沿边开放地区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变小、再变大的U型特征;(3)门槛效应发现,随着制度质量水平提升,沿边开放地区制度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呈现出边际递减的特征;(4)异质性发现,城镇化方面,高城镇化的沿边地区制度变迁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低城镇化地区。创新水平方面,在高创新水平地区,沿边开放的制度变迁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低创新水平地区不显著;(5)中介效应发现,沿边开放地区的制度变迁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沿边开放地区发展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一定经验依据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8.
姜伟 《东方论坛》2022,(1):87-103
将投资者信心指数引入MIDAS混频模型之中,可以考察新冠疫情背景下投资者信心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投资者信心指数和“三驾马车”对我国季度GDP增长率进行预测,通过实证发现:引入投资者信心指数的MIDAS混频模型在预测精准度方面和基准模型进行比较,预测精准度高于未加入投资者信心的模型,均方根残差比值更小;在多元MIDAS混频模型之中,加入投资者信心指数的回归模型对我国GDP的实时预报和短期预测结果更加稳定,可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精确的参考区间;宏观经济的波动对投资者信心指数变化反应,和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相比是最灵敏的。这为定量追踪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9.
基于市场演进的视角,结合传统生态智慧、数量型经济增长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文章揭示了"双碳"目标下农业转型的理论渊源,进而分析了农业转型面临的"薄市场"挑战及其成因,提出了依托市场机制驱动农业转型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按照"双碳"目标要求,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农业既要通过减排和增汇减缓气候变化,又要增强自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尽早关注农业转型可以防范"吉登斯悖论",并降低"双碳"目标实现的社会成本。然而,农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功能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存在价格生成困境,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农业低碳生产的成本投入与收益获取在边际上维持均衡,并使得以低碳农业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部门的价值与经济社会其他部门的"价值"相均衡。  相似文献   
60.
构造一种新的方法———岭-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它既有效消除了因素变量之间的多 重共线性,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且使模型更加稳健,具有更强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并运 用广义岭-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制订持续、快速增长 的经济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