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Behavioral economics has captured the interest of schola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by demonstrating ways in which individuals make decisions that appear irrational. While increasing attention is being focused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for the design of risk‐reducing policies,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how it affects the economic valuation of policy consequences.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latter issue, reviewing the behavioral economics literature and discussing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duct of benefit‐cost analysis,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 regulations. We explore three concerns: using estimates of willingness to pay or 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 for valuation, considering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risk when valuing mortality‐risk reductions, and discounting future consequences. In each case, we take the perspective that analysts should avoid making judgments about whether values are “rational” or “irrational.” Instead, they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rely on well‐designed studies, using ranges, sensitivity analysis, or probabilistic modeling to reflect uncertainty. More generally, behavioral research has led some to argue for a more paternalistic approach to policy analysis. We argue instead for continued focus on describing the preferences of those affected, while working to ensure that these preferences are based on knowledge and careful reflection.  相似文献   
32.
随着加入WTO,我国经济日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日趋增强的竞争趋势推动着我国重新构造保险市场及保险法律监管体系。分析了保险法律监管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全球金融部门法律监管制度融合的趋势。在对国际上不同的审慎监管的法律思想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国审慎监管的法律制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3.
讨论D.kulj所提出的来自可加测度上的一类容度乘积的性质,并给出了在一定条件下该容度乘积的等价形式,指出它实际上是Denneberg提出的关于独立容度乘积在离散情形下的推广。  相似文献   
3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体现社会公平原则,但对社会公平理论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社会政策的产生。在西方各种社会公平理论中,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理论最具代表性。通过对这3种公平理论的比较与分析,认为其中的一些观点能帮助我国正确理解和处理当前的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35.
文章选取2013—2018年A股共计1221家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战略差异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战略差异都能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战略差异能够显著抑制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文章不仅丰富了高管薪酬的研究,还为制定企业战略,加大创新力度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丰富了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旅游法的立法宗旨、名称、调整范围及其与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是旅游法立法必须思考的几个基本问题。由旅游活动的多重性及其本质所决定,旅游者主权理念应成为未来旅游法的立法宗旨,旅游法应合理确定其调整范围,以突破产业立法的狭隘思路,并积极推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7.
“乙肝歧视案”引起了人们对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合宪性的普遍关注。宪法作为根本法,其最高法律效力应贯穿整个法律体系,尤其应包括数量多、等级低、透明度差的规范性文件。我国一方面应加强对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审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审查机制;另一方面亟待建立宪法诉讼机制,以使被侵犯的宪法权利得到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38.
高等学校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就必须要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科学人才观,转变传统的人才考核、培养、选拔、发展与使用机制,更新观念,改善和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空间,使各类人才的活力竞相迸发,从而实现人才强校战略。  相似文献   
39.
公私合营(PPP)项目的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恰当的规制是公私合营制(PPP)项目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如何对PPP项目进行恰当规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PPP项目规制的内涵、目标以及规制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宏观层面上的研究较少,一些学者只是提出了规制体系建立的思路与原则,大部分研究则集中在规制体系的微观层面即规制实施主体及规制工具等方面.动态的价格规制研究、规制体系中各要素间的关系研究及规制的可信性问题的研究是PPP项目规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0.
解决隐性饥饿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促进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食品的消费,而作物营养强化食品是否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关键在于其营养含量的高低。为探究营养比较和信息解释水平对消费者作物营养强化食品选择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采用情景模拟实验法,通过设计三个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当相对营养比较与信息解释水平匹配时,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食品的购买意愿更高。此外,研究还揭示了感知独特效用的中介作用以及健康意识和调节定向的调节作用。由此建议,食品企业在进行作物营养强化食品宣传时,要根据不同产品的营养素含量采用不同的解释水平信息,并有意识地提升消费者健康意识、激活消费者的防御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