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2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口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101篇 |
理论方法论 | 34篇 |
综合类 | 454篇 |
社会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宋汉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8-20
对基本人权的保障是司法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事强制执行制度亦无例外。我国强制执行法律体现了人权保障理念,但仍显不足,强制执行法的发展,应从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案外人等各利益主体的基本权利保障角度出发,完善立法,改进执行措施,在对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基本人权保障的前提下,实现生效裁判的合法、及时执行。 相似文献
62.
郑亚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14-116
通过对两则高等学校中发生的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纠纷案例分析,从高校学生管理的角度看,高等学校只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依法治校,高校所制定的校规能够充分吸收人文精神的基因,过滤不合法的内容,实现校规合法、权利、义务、价值并重才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3.
建立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监督与救济机制 ,不仅是现代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的要求 ,同时也是宏观调控与宏观调控法国际化的产物。针对我国现行政治体制 ,应建立以国家立法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监督与救济为核心 ,以社会公众的监督及寻求救济为基础的外部的、公开的、经常的、系统的法律监督与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64.
民事执行程序虽然以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基本人权的保障同样应当予以重视,此两者作为现代人权理念的应有之义,共同构成了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人权保障话语体系。但是民事执行程序的主要使命决定了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权和债务人的基本人权保障始终处于一个脆弱的“偏向式”动态平衡状态,在执行程序中对债权人债权实现权的强化会逐步加剧两者之间的张力,脆弱的平衡状态随时可能被打破。《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作为对我国民事执行司法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其立法科学化的衡量维度固然在于以对申请执行人债权实现之成效作为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但是不能单极化发展,被执行人的人权保障同样应当纳入其中。因此,《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必须回应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和被执行人基本人权保障之间的紧张博弈和冲突。应当充分发挥权利平等保护原则、比例原则以及程序救济原则在具体制度构建中的基本价值功能,以对被执行人生存权、生活安宁权、人身权以及人格尊严权之保障“划定”强制执行权作用于被执行人时之限度,以此为基础厘清民事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的人权保障边界。最终通过对债权人债权实现和被执行人基... 相似文献
65.
工伤是现代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副产品,对工伤的救济和预防备受工业化各国立法的关注.从最初人们在传统民法的侵权行为法范围内寻求权利救济至今,工伤法律救济制度历经了从劳动者自己负责制、雇主责任制到工伤保险制度,从民事侵权单一救济形式发展为多种救济手段并存的制度变迁.目前,面对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工伤事故的严峻形势,检讨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缺陷,提高工伤保险的立法层次,完善工伤民事责任立法,建立以工伤保险为主、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制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协调发展工伤的商业保险制度,改进工伤救济的程序制度等,将是完善我国工伤法律救济制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6.
孙永亮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0-33
民事执行复议是执行过程中的一种执行救济程序,具有广泛性、被动性和执裁分离等特征,并且其具有保证程序公正和提高执行效率等价值。从1991年《民事诉讼法》立法至今,我国有关民事执行复议之完善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存在复议程序不完备、当事人复议权利不充分等缺陷。立法者应进一步从审查主体、审查方式、复议范畴和复议裁定具体情形、复议监督和告知制度等方面对我国民事执行复议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7.
李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61-67
基于长沙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的328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城乡社会救助存在社会救助政策的层次偏低、衔接不紧;城乡低保标准差距较大;城乡低保资金筹集方式存在差距;专项社会救助政策的效果还不明显;救助对象界定及动态管理缺乏有效方法;城乡救助体系一体化进展较慢;基层组织的社会救助工作职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应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科学选择和规范救助方式与救助管理;完善部门协调和社会参与机制,形成救助合力;优化社会救助工作评估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以进一步发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对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高中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15-2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对城市社会组织化调控的需要,展开了对旧式慈善救助社团的改造工作。从1949年到1956年,旧式慈善救助团体经历了由短暂恢复、调整改造到完全消失的过程。旧式慈善救助社团的先天落后性以及其赖以生存的政治思想基础和经济社会空间的丧失,是这些社团走向消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新中国形成了政法治理的传统。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法模式下的救济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理想化的权利救济机制尚不健全之时,政法救济机制有效弥补了权利救济的漏洞,并且是一个可供依赖的过渡路径。政法救济机制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政治权威为公力救济提供权力支撑、政法治理矫正程序主义的救济弊端、政法综治优化救济机制结构。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对它的改造和完善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应当提高信访、泛行政调解、首长公开电话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救济方式的制度化水平;同时从转变执法方式和坚守程序正义底线两个方面强化政法治理的权利伦理品位。 相似文献
70.
杨文森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0(4):75-77
文章讨论第三次分配领域中的公益性扶贫慈善组织和初次分配领域中的政府在先富帮后富中的关系模式选择,以达到充分发挥两者作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