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肖霞 《文史哲》2003,(1):101-107
北村透谷和高山樗牛 ,是日本明治时期浪漫主义文艺评论家的优秀代表 ,从他们身上可折射出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思想的成长和中后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以北村透谷为代表的前期浪漫主义具有悲观主义的倾向 ,而以高山樗牛为代表的后期浪漫主义则带有“乐观主义”的成份。如果说北村透谷的创作和评论是日本浪漫主义的开启者的话 ,那么 ,高山樗牛则是日本浪漫主义承前启后的人。  相似文献   
72.
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文体体现了他一向视语言为自身家园及文化传统载体的信念,更表明其晚年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的诠释学转变。一面坚持严密精致的科学考据,一面寄托抒情想像,重构晚明文学文化之壮丽画面,激扬民族精神,使诗、史两者皆发挥至极致,遂造就一天壤间不世出之奇作。这一转变也表明他不仅摆脱德国“历史主义”的影响,而在人文精神上与“浪漫主义”的现代“诠释学”风云际会。且在主题和方法上,《柳如是别传》所包括的放逐和文化离散、性别研究、怀旧、边缘及文化政治、诠释意识和细读策略、学科跨际和文类交叉、互文性、杂交性及碎片性等,更预示了“后现代”的多元文化潮流。  相似文献   
73.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比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自然观的异同,阐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生态意识经历从"朦胧"到"觉醒"的过程及其丰富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74.
从1904年6月开始,王国维向中国学界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美学思想,1908年12月,他提出境界说,整合了康德、席勒等人的德国古典美学思想,向中国学界介绍了极端的和拘谨的两种浪漫主义文学.1908年,鲁迅向中国学界介绍了以拜伦为代表的奔放的浪漫主义和以施蒂纳、尼采等人为代表的极端的浪漫主义.同年,周作人向中国学界介绍了赫尔德的文学思想和欧美的新古典主义思想.之所以每一个人介绍的思想不同,是因为他们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思想资源并经过有意识地比较选择.可以说,通过这短短的4年时间,他们使我国文学理论界获得了自1750年至20世纪初的西方重要的文学理论思想,从而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基本格局,这也是对中国传统诗学思想的否定或者重新阐释的源头.  相似文献   
75.
再论法国革命与华兹华斯的消极浪漫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大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是大革命造就了华兹华斯及其艺术个性。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 ,华兹华斯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肯定不足 ,但他对其所作的批判却见解独到 ,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6.
地理自然浪漫主义是自然浪漫主义的形态之一,与自然浪漫主义的其他形态相比在于其自然书写具有地理学依据。其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构成在于作家所选择的大都是具有博大崇高壮美品格的地理自然,既体现着主体的审美理想,也反映着作家的社会和人生追求、对人文历史以及历史地理的思考。其书写因作家的个性气质和创作追求不同而不同,但主观抒情性、鲜明的形象性、神奇和神秘性却是共同的。作家凭借强健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构建了由人文、历史、地理、自然四维世界形成的巨大书写时空,创造出博大雄浑的艺术风格,显示出浪漫主义文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77.
论艺术发展的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艺术发展过程贯穿着两组对立倾向: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矛盾属于艺术的内容层面,一者坚持反映现实的本来样态,一者要求表现主体心灵之所期;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锋主要表现在艺术的形式层面,一者注重继承传统、遵循法则,一者要求不拘格套,变革创新.两对范畴有不同的组合方式,艺术发展史因而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78.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为线索 ,反映了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丑陋与偏见 ,表现了人生的苦难与悲哀。作品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理想 ,歌颂了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力量。小说还通过滑铁卢战役和 1832年的巴黎街垒战探讨了人道主义与战争暴力的关系。小说将真实刻画与大胆想象相结合 ,具有十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其史诗般的叙述风格与高昂、激烈、热情的语言格调 ,加上强烈的政论性 ,共同构成了《悲惨世界》丰富多彩的艺术空间。《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也是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进行某种结合的最初尝试。  相似文献   
79.
悲剧意识是刘萧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她的作品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种忧国忧民之思 ,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显得分量很重。但总是给人留下希望与光明 ,显示出一股向上的力量 ,让人读了既感到沉重 ,又受到鼓舞。总而言之 ,深层次忧患意识的流露与浪漫主义理想的张扬 ,二者的结合 ,形成刘萧的悲剧风格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80.
在20世纪40年代的特殊环境中,浪漫主义思潮因重新获得了较大的自由空间而呈现回归之势.郭沫若重新评价浪漫主义,在创作上取得了浪漫主义历史剧的丰收;在一般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中,开始融合浪漫主义的因素;在不同的区域还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带有浪漫主义成分的创作.4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回归,涉及社会情势变化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它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自己的特点,其昭示的文学发展规律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