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35篇
  免费   706篇
  国内免费   242篇
管理学   39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7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36篇
丛书文集   1879篇
理论方法论   1104篇
综合类   11984篇
社会学   1570篇
统计学   139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361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525篇
  2014年   1135篇
  2013年   1403篇
  2012年   1225篇
  2011年   1475篇
  2010年   1207篇
  2009年   1139篇
  2008年   1040篇
  2007年   1260篇
  2006年   1088篇
  2005年   903篇
  2004年   689篇
  2003年   595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劳动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战略性问题。构建江西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必须立足江西实际,加强宏观指导,转变政府职能,注重制度创新,增加市场弹性,培育劳动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和完善各项经济社会政策,以促进江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2.
政府单一管理的传统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今现实。根据社会治理理论,人口发展治理体系建设需要转换政府职能;缩小政府管制范围,扩大市场机制的应用范围和强度;激励公众参与,建立社会制衡机制。在具体的建设当中要注意处理好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33.
伴随社会工作的全面铺开和受重视程度的提高,当前青年社工职业认同的整体水平高于以往研究。从影响因素来看,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的个体特征和包括社工工作年限和所在社工机构的规模的职业特征对青年社工的职业认同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从作用机制来看,个体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青年社工的职业认同。路径分析表明,个人-组织匹配对青年社工职业认同的效用高于公共服务动机。因此,要提升青年社工的职业认同进而提高社工队伍的职业化水平一方面要注重引导青年社工投身职业,服务公众的“初心”情怀,另一方更要注重创建与优化工作环境,为青年社工提供职业支持资源,提高个人-职业匹配,实现青年社工个人与机构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34.
乡村振兴重在“人才振兴”,只有解决好了人的问题,乡村才能真正振兴,因而推动各类人才尤其是吸引新乡贤参与家乡各项事业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新乡贤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诸如对新乡贤认识定位不清晰、缺乏情感沟通、实践渠道受阻以及权益保障不到位等。为此,需要通过多种舆论宣传确保新乡贤“时刻挂念家乡”、加强日常情感联系推动新乡贤“经常回来走走”和注重多措并举鼓励支持新乡贤“共谋家乡发展”等实施路径,来不断提升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意义 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主题,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对“放管服”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建议。因此,系统梳理和比较国内“放管服”改革研究状况,对今后“放管服”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方法 选取国内“放管服”改革研究的重要期刊文献,对比分析十九大召开前后国内“放管服”改革研究的整体发展现状及研究内容差异。 结论/发现 十九大召开前后“放管服”改革的研究热点主题存在“差异多、共性少”的特点,而研究团队则表现为“共性多、差异少”,研究内容则呈现出“大同小异”的高度一致性特点。从内涵和问题优化上看,前后阶段表现为“共性少、差异多”;而从实践模式及效果评价上看,前后阶段表现为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后阶段研究是对前期研究的持续深入推进。最后,从强化研究团队间的沟通合作,深入推进案例和实证研究,增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三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6.
随着善意取得制度的发展,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陆续被确立,我国也在新的物权法中规定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但是我国存在着严格的公示公信制度,这个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不动产的纠纷,在这种情况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必要性就受到质疑.文章通过对这两个制度的分析比较,指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以及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37.
在我国,环境污染及其造成的损害日益严重,客观上对损害救济的相关法律提出了变革与发展的要求。然而,传统环境侵权诉讼在原告资格、诉讼事由和诉讼主体——环保团体的诉讼资格方面面临诸多困境。环境公益诉讼在原告的起诉资格、诉讼标的、诉讼事由以及诉讼性质等方面,弥补了传统环境侵权诉讼的缺陷,在实现环境正义、保护环境公益、救济环境损害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Minas R. Social expenditur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re local social assistance costs in Sweden a matter of organisation?
Int J Soc Welfare 2010: 19: 215–224 © 2009 The Author(s), Journal compilation © 2009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an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organisational factors and local social assistance expenditures in Swedish municipalities. The organisation of social assistance units, particularly those for the intake of social assistance inquirers, and the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local social assistance costs are highlighted. The study is based on interview data from medium‐sized Swedish municipalities combined with register data covering the years from 1997 to 2001.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cioeconomic factors have an overall dominant effect, but also that organisational factors co‐vary with local social assistance expenditures. The results show a cost‐reducing effect for special intake units: firstly, when these units are analysed together with other forms of specialisation and secondly, when staff resourc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us, specialised intake organisation by itself does not play a cost‐reducing role, but does so in combination with certain other factors that characterise the internal organisation of the social welfare office.  相似文献   
39.
Rajhvajn Bulat 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depressiveness in children in public care Int J Soc Welfare 2010: 19: 412–423 © 2009 The Author, Journal compilation © 2009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an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e the challenges involved when making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s of depressiveness in children raised in public care. The first measurement comprised 375 children from children's homes and foster families; however, most of the results are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139 children who participated in both parts of the research. We used the Child Depression Inventory and the anxiety/depression subscales of Youth Self Report and 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 as measures of depressiveness. The comparison of results from the first and second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depressiveness in children in public care decreased over time. Children who grew up in children homes were, in the first measurement, more depressed than those living in foster families, but after five years that difference had disappeared. Furthermore, decrease in depressiveness is predominantly associated with less frequent delinquent, aggressive or hyperactive behaviour, less withdrawal and better control over uncomfortable emotions.  相似文献   
40.
戴武堂 《创新》2010,4(1):87-91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提高和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因此,有必要研究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关系,衡量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指标体系,分析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障碍因素,探寻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