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10篇
  免费   2182篇
  国内免费   734篇
管理学   2167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909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922篇
丛书文集   7965篇
理论方法论   2875篇
综合类   45751篇
社会学   3875篇
统计学   1937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502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890篇
  2019年   838篇
  2018年   828篇
  2017年   1041篇
  2016年   1068篇
  2015年   1360篇
  2014年   3230篇
  2013年   4354篇
  2012年   4072篇
  2011年   4645篇
  2010年   3729篇
  2009年   3781篇
  2008年   3954篇
  2007年   4746篇
  2006年   4750篇
  2005年   4233篇
  2004年   3935篇
  2003年   3866篇
  2002年   3184篇
  2001年   2729篇
  2000年   1480篇
  1999年   457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831.
There is increasing research attention as to how SMEs might realiz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pportunities. Most studies focus on the pursuance of responsible business strategies that result in favourable business outcom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SMEs wh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SR activities in a south-eastern European country during the economic crisis of the Eurozone. Data collected reveals that stakeholder salience and proximity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context of this study is important as it addresses the paucity of research carried out in countries during economic crisis and sheds light on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CSR practices adopted during crisis.  相似文献   
832.
Building on recent efforts to bring a socio-political perspective to social capital research, we develop and test a multilevel framework that explains why middle managers who occupy brokerage positions differ in their ability and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More specifically, we provide a contextualized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s among middle managers' brokerage, their political-support ties, and their personal initiative. Results derived from data on 383 middle managers and 72 top managers in 34 business units indicate that political-support ties with top managers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ddle managers’ brokerage and personal initiative. However, this positive effect depends on the social capital resources available in the focal business unit. It is attenuated in business units with a supportive and trusting social context and amplified in business units with high levels of internal connectedness. By uncovering these incompatibiliti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accounting for different social capital configurations and the interplay of their inherent social capital resources when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brokerage on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相似文献   
833.
Research on presenteeism has largely focused on its prevalence,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n the health of both employees and organizations. To date,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presenteeism on workers’ attitudinal and motivational responses. Based on the Effort–Recovery Theory,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work engageme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enteeism and job satisfaction. Building on previous work, this study also proposes to consider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the work engagement–job satisfaction relationship.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mediated moderation model, the results of bootstrapped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 three main results. First, presenteeism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work engage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Secondly, work engagement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rough which presenteeism influences job satisfaction. Thirdly,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work engage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so that, at a low level of work engagement, feeling supported by the organization makes a difference on job satisfaction. Overall, this research is part of the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that have focused on the interplay existing between presenteeism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terms of job attitudes.  相似文献   
834.
在一个简单的二级供应链系统中,建立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同时具有风险规避和公平偏好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模型,通过修正、扩展FS效用收益模型,先后考察并分析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的协调状态,研究发现,供应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系数和公平偏好系数及收益份额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收益共享契约才能使系统供应链整体达到协调状态;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规避和公平偏好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得到供应商和零售商行为偏好系数对供应链及成员最优订货量的影响;最后进行演化博弈算例分析和结论验证,体现了该协调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由此说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和公平偏好因素同时作用会改变系统供应链协调时的最优订货量,并对决策人的决策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5.
本文以2009—2018年间中央及地方(以北京市等四个地区为例)颁布的263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为研究样本,从实施领域角度,将产业政策分为财税支持、行业规范、规划引导、监督保障、其他措施等五类,经政策分解,将政策片段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五个环节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测度不同时期产业政策央地总体协同度与政策实施领域间的协同度,并通过逐步回归法,确定影响政策协同的各政策效力指标灵敏度。研究表明:"中央-北京"和"中央-深圳"的政策措施协同趋势基本一致,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发展较均衡,而"中央-上海"和"中央-江苏"的政策措施协同趋势基本一致,存在"重使用、轻研发、轻市场"等失调现象;四地区与中央政策措施的协同差异主要体现在研发、生产和回收环节,提升"政策引导"和"保障措施"指标的政策效力有助于提升央地协同水平。根据政策分析,未来政策制定需从优化中央政策推广方式和加强监管保障等政策措施着手,根据产业链不同环节状况适时调整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36.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民族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可实现的行动空间及空间生产基础,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生产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即各民族交往的物质空间生产是基于共同利益与互惠发展的经济交往、各民族交流的符号空间生产是注重共有价值和情感寄托的文化交流、各民族交融的精神空间生产是强调生活互嵌和共生体验的精神交融。基于此,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应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交往,构建以平衡互惠为原则的多民族经济圈;促进民族乡土文化交流,发展以情感共鸣为重心的乡村文化中心;深化各族群众生活交融,规划以结构互嵌为内核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上述路径,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37.
产品类别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变量,消费者渠道偏好往往因为产品类别的不同而迥异。 消费者购买不同类型产品时的渠道偏好有何不同? 基于调节定向理论,引入产品实用享乐性与风险性,探 究消费者购买不同类型产品时的消费者渠道偏好差异。 围绕产品的实用享乐性、风险性与消费者渠道偏好 的调节定向匹配提出了 4 个假设,运用实验法采集数据,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多项 Logistic 分析,对假设进行 了检验,并提出企业顾客管理建议,以期为企业根据产品类型区别建设渠道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38.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事关公众切身利益,体现国家服务效能与治理能力。 基于合作生产理论、公共价值和战略三角模 型间关系,从党建引领视角提出“一核多元”型综合整治合作生产模式。 以北京市 J 社区为例,采用张力分析工具,从使命管 理、政治管理与运营管理层面建构综合整治张力分析模型。 分析发现,党建引领的综合整治合作生产可促进社区合作生产网 络的形成与发展,这对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与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9.
法治文化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将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建设 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我们党在法治建设上的重大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提供了新的 发展思路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马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蕴含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价值,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本质,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文 化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840.
西北军政大学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区域性军政大学之一,接续抗日军政大学的革命传统,呼应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的时代诉求,开展了基于解放目标的教育动员行动。通过开放的办学方式、灵活的教学内容、明确的革命导向,西北军政大学将思想教育与解放事业相结合,以批判的武器支持武器的批判,适应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培养了一批革命干部与专业人才,形成了植根中国社会实际和革命斗争需要的特殊高等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与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