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4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188篇
管理学   388篇
民族学   18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83篇
丛书文集   1507篇
理论方法论   757篇
综合类   8542篇
社会学   1334篇
统计学   8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1006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844篇
  2010年   796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868篇
  2007年   964篇
  2006年   964篇
  2005年   842篇
  2004年   715篇
  2003年   604篇
  2002年   548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Concepts of power and agency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youth studies literatures and related research. A focus of the research to date has been an examination of how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young people's lived experiences can reveal possibilities for young people's agency to emerge. Despite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term agency, much less has been said about how the concept is defined and recognized in research with young people, including what the concept may entail but crucially, how the term is linked to and underpinned by the related concept of power. This paper seeks to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power and agency as utilized in research with young people. The discussion that follows identifies the possible ways in which different theoretical positions 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power and agency are investigated and how these understandings inform the ways we interpret young people's perspectives and actions as holding potential for ‘agency’. Drawing on recent empirical examples, we consider how varying interpretations of power and/or agency shape not only the ways in which young people's agentic experiences are theorized (and the related ont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assumptions these positions imply) but also the presumed effects of that agency.  相似文献   
992.
Michael Johnson's differentiation of “types” of domestic violence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urts and providers, in part because of its claim to an empirical basis. Unfortunately, the label “situational couple violence” has already been used by judges and evaluators to minimize abuse claims in custody cases. Johnson's repeated assertion that SCV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domestic violence reinforces the marginalizing of domestic violence. But what do his data actually show? Here Professor Meier takes a close look at the research Johnson relies on and finds that it fails to prove his thesis. Rather, the data suggest that Johnson has it exactly backward: Control-based abuse is probably far more common than “situ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相似文献   
993.
现有团队道德风险文献更多的是针砖企业内部多成员(多代理人)进行研究的,而鲜有运用团队道德风险理论模型研究集团企业内部的道德风险问题.文章将集团下属子公司看做团队中的同质性多个代理人,把担保集团的实际影响因素合理地加入已有的团队道德风险模型,以此来研究集团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对新构造的模型的数理分析,揭示出担保集团对于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并运用实证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当代发展经历了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重大转变。科学发展观扬弃了以往传统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它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人的高度重视,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95.
陈维崧是清初著名的诗人和骈文家。他的家族 ,与晚明的政治关系极其密切。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排比钩勒 ,考述了陈维崧的家世 ,展示了其家族主要成员在明末清初山崩海裂般的动荡年月里的遭际和性格 ,有助于对陈维崧本人的思想和创作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996.
沈登苗 《云梦学刊》2003,24(5):19-22
学术批评的重心应由当前的以揭露、批判抄袭剽窃的个案为主,转移到以检讨、反思、整治低水平、重复研究和互抬桥子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浮躁上来;把学术批评的强音由当今的“学术打假”、“反学术腐败”,改换成“提倡学术规范,反对学术浮躁、学术泡沫”;把学术批评的个人见义勇为的“傻瓜的事业”,真正纳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程,各级学术主管部门已到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97.
经济学家由学院经济学家、政府经济学家和公司经济学家三部分组成。学院经济学家所主要从事的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上可以分成学术问题导向的经济理论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导向的经济理论研究和跨学科问题导向的经济理论研究三种类型。学院经济学家的主要使命是经济理论的创新、经济分析工具的创新和经济研究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998.
李金辉 《北方论丛》2006,(1):114-117
科学解释学认为,科学不是无前提的,对科学的理解无法摆脱“解释学循环”。科学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的一种生存实践。科学不能在脱离解释学的人类真空(纯粹的自然界)中存在,科学不是与人无关的纯粹“客观的”公理化、形式化体系。它必须在人类“共在”的社会中、文化中和政治中得以生存。对科学解释学的完整理解离不开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微观文化学、科学微观政治学这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999.
古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学术突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与意识形态疏离,回归文学本位。随着社会及文学研究的发展,古代文学研究应有第二次回归,由纯文学的研究进入杂文学的研究,由狭义文学研究进入广义的文学或大文学的研究,提倡广谱研究,以期突破古文学的研究困境,实现学术突围。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尝试应用,说明这种学术突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00.
创造力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力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本文先对创造力研究的源起和最新进展进行了考察,然后分析两个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探讨创造力研究的理论进展可能给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提供的新的支持,可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