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10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491篇
理论方法论   211篇
综合类   2353篇
社会学   208篇
统计学   26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practicein spiritual care and the attitudes towards spirituality andreligion demonstrated by social workers in the UK, through reflectionon key findings from two empirical studies conducted ten yearsapart. Fieldwork for the first study, conducted by the author,was undertaken from 1990 to 1992 and was the first of its kindto examine the treatment of spiritual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in the UK. The second study reported in 2004. Comparison ofthe findings from these two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dsympathy towards ‘spiritual practice’ is not asgreat in social work as is demonstrated amongst other humanservices professions, and that there is continuing inhibitionand resistance in the UK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particular.The paper argues that much of the problem for practitioners,even where they identify spiritual need as an issue, lies inthe inadequate theorizing and lack of practice guidance developedin the context of UK social work. It concludes by discussingthe particular context of mainstream social work practice inthe UK and examines how assessment of spiritual need and spiritualinterventions might connect with social work’s core business.  相似文献   
312.
“红色经典”现象与大众文化认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妮娜 《唐都学刊》2005,21(3):103-107
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化转型进程中的"红色经典"改编热,除折射出了国人对信仰缺失、人心不古、道德淡化的消费主义时代的失望和不满,以及为解除精神困顿和信仰焦虑而产生的对英雄、崇高、理想的精神需求外,更重要的是,透过政治话语的参与和大众审美文化对红色改编的关注,发现国人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显现出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313.
《马颊河十二月》叙农事、描农景、赞农人、抒农情,无不蕴含鲁西农耕文化因素。其农耕物质文化内涵蕴含在农耕作物、农事与农技、农耕生产生活用具、农耕天地中的动植物、农人饮食等方面的叙述与描写中,而其农耕精神文化内涵则蕴含在节气节庆文化、鲁西方言、农耕文化性格与意识及婚俗等其他农耕习俗中。在农耕文明已渐行渐远的当下,《马颊河十二月》为鲁西农耕文化留下了一份文学标本。  相似文献   
314.
周初之“德”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观念,它可以分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任德尚贤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德”是周人为论证政权的合法性及谋求政权的持久性而提出的。从内涵上来看,“德”字在周初尽管有了道德的意义,但“德”观念在人自身内在心灵的领域尚未达到深入的程度,“德”的外在意义在周初占有主导地位,它与后世具有普遍意义的个体心性道德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  相似文献   
315.
在提出"中国粮食文化观"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为耕者谋其利,为食者造其福"的中国粮食行政文化观。认为粮食行政文化观的理论基础是"农为政本";粮食行政文化观的实践途径是粮食制度;粮食行政文化观的传承渊源是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316.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道德取向和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其主流是健康向上和积极务实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得到了认可和坚守,而其具体价值取向则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围绕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17.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转型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媒体的互动性、共享性和渗透性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载体。利用新媒体平台系统,发挥新媒体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搭建价值观培育新平台,形成培育合力和创新话语方式,能够有效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318.
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正确认识传统是理论关键 ,重建古代文学价值评判体系是基本工作 ,改变传播途径是实现方式 ,学人主动参与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19.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体系建构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论、指导思想论、根本目标论、建构维度论、关键在党论;其基本特征为时代性特征、实践性特征、建设性特征、辩证性特征.  相似文献   
320.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norms and values associated with care to disabled and frail aging parents, in particular those with regard to the sharing of responsibilities for care between families and formal services, and this within three age cohorts in Quebec, Canada. It is based on a telephone interview of 1,315 people. Factor analysis yielded four factors: (1) family responsibility; (2) uncompromising family obligations; (3) acceptance of services; (4) distrust of services. Analyses of the data indicate that all three age cohorts consider that families have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ir aging family members, at the same time that they score very high on the acceptance of service sca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se seemingly paradoxical resul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aging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