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69篇
社会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好辩”是孟子语言的主要风格,在纵横论辩之风盛行的战国时代,孟子即因其善“辩”而卓然自显。人们多把孟子的“好辩”归因于战国时代的纵横风气,却忽略了作为文化中心的稷下学宫对孟子的影响:稷下的文化重心地位满足了孟子起而“辩”的需求;稷下盛行的“议论”风气促成孟子采取“论辩”的形式;而稷下“相生相灭”的辩驳特色,又影响了孟子的论辩风格。  相似文献   
42.
苏向荣 《阅江学刊》2012,4(1):30-37
从逻辑理性和协商民主的双重角度看,讨论与辩论具有不同的政策工具意义,在特定的情形下,政策辩论往往成为更自然、更方便的选择。20年来,国际气候政策制定过程具有突出的政策辩论特征,从民主理论、逻辑与现实性角度来看,政策辩论应该成为国际气候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选择,改善国际气候政策辩论制度势在必行。从当前实践需要看,政策讨论与政策辩论在促进公正而有效的国际气候政策制定,构建全球政治文明的经典样本与范例,提供政策制定过程辩论工具选择的例证与经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This work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on-going project that explores the media debate on nanotechnology in the Swedish daily pr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2004 and 2009 in two national and two regional Swedish daily broadsheets, it examines frames and themes used, the general tone of the articles as well as the actors active in the debat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show that a positive tone dominates the Swedish coverage, which is mostly focused on future applications of nanotechnology. However, in the final stage of the studied period, the Swedish press started focus more on potential risks of nanotechnology as well as regulatory questions.  相似文献   
44.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offer social studies educators a way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ivil disobedience as a democratic and nonviolent means of instigating social change.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concept of civil disobedienc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examine the justifications and ramifications of each historical example. In addition, they provide several examples of events that are often mistakenly categorized as civil disobedience. Through these examples, the authors develop a sound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while explaining its application to contemporary society. In actual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ivil disobedience in the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 classroom, the authors use five components: the historical importance of civil disobedience, the concept of civil disobedience, the argument for civil disobedience, the argument against civil disobedience, and teaching about civil disobedience. They also incorporate civil disobedience into a lesson plan.  相似文献   
45.
吐蕃僧诤在藏传佛教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众多学者都一致认为这次僧诤事件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吐蕃僧诤记》作者认为吐蕃与唐朝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导致汉僧一万在论战中失败的重要原因.笔者不敢苟同这个观点,在引用作者原语基础之上,重新分析史料,逐一点破他的论证过程,并认为吐蕃僧诤的结果是吐蕃本身对宗教选择的结果,符合宗教适应社会发展这一规律,而与唐蕃之间的政治矛盾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46.
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胡秋原是一个被研究者忽视的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自由论辩和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他所提出的有关文艺思想及历史哲学、文化批判观点值得关注,而他所坚守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立场在20世纪中国历史变局中也面临着"理论的时空局限性"困境。考察胡秋原在两次论战中的论述,探讨其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者的知识分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政治辩论中情态隐喻语用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4年布什和克里的第一场总统辩论赛文本为语料,尝试着把情态隐喻作为一种视角,分析政治辩论语篇中情态隐喻的语用功能。试图说明情态隐喻不仅是政治辩论的一种语言特色,而且对实现辩论的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加深英语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理解和感悟,有效地改进他们对目标语的运用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8.
外语写作的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文章内容的构思和用目的语表达所构思内容的能力。通过对学生作文的分析、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课堂辩论如何影响学生的写作。指出通过课堂辩论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从而直接作用于外语写作,实验证明学生在文章内容和语言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9.
索隐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文献典籍及文学作品的释读,在《红楼梦》研究中则形成了索隐红学。人们对《红楼梦》产生索隐的兴趣,既是出于文学批评的传统,也是由于作品本身的提示或暗示。索隐派所索隐的红楼本事通常都关乎“本朝”的现实政治。考证派的出现导致了红学的索隐与考证之争以及随后索隐红学的衰微。通过蔡胡论争,索隐红学的研究方法之弊被凸显了出来,“新索隐派”亦由是而改弦更张。但评价索隐红学的功过是非还要考虑到特定的时代环境,不能否定它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0.
针对《珍惜学术表达的自由——对〈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响应与批评》一文就《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提出的3处事实谬误和2处逻辑瑕疵做了回应,并就学术争鸣的方向以及直面中国管理实践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做了阐述,以期管理学界能够就直面中国管理实践这一主题展开科学和理性的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