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生活因投诉而美丽!提起投诉,在"以和为贵"的中国人眼里,历来是叫好的多较真的少,多数人吃了亏都是能忍则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然而有些人却把投诉当作一门学问、一个爱好,甚至是一块职业的敲门砖。24岁的安徽女孩王粒粒就是这样一个"投诉达人",英国留学生涯教会了她如何投诉、如何成为为众人伸张正义的"女侠"……2013年夏,回国探亲的王粒粒向记者讲述了她在英国当"投诉达人"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2.
正义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分,相应地,法律兼有规范性和权威性特征。法律作为一门地方性知识,其发展取决于本国的社会变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由专制集权向民主集中制发展的近代转型,传统文化虽饱受西方侵蚀,但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近来还有逆势而上之趋势。由于有保障人民财富共享的公有制为经济基础、避免专制兼顾效率的民主集中制为政治保障,法律文化得以中西合璧:传统道德的实质理性与法律至上的程序理性相结合,构成了“以和为贵”的当代图景。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海外华商在人际关系上讲究的是“以和为贵”。主要表现在:他们注意保持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海外华商网络,他们拥有良好的企业外部人脉圈;作为外来迁入人员,他们能和本地人保持良好的族际关系;同时,通过各项活动,他们还与当地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意义。中华文化强调"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修己安人,成己成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增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强化中华文化本根的教育,捍卫自己的文化特征,建立自尊自信。我们应当确立起强烈的民族精神、自强意识、民族文化发展意识、优秀传统思想与文化的再生创新意识,把潜在的精神资源转化成现实的精神发展与建设的能源和动力,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良知与民族精神理所当然地应承担和接受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5.
赵昌智在《唯实))2007年第1期发表《试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一文认为,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天人协调的自然观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我国社会的实际出发,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6.
言语修辞活动中,对修辞材料、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浸染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口语修辞活动中折射出汉民族具象、整体、联想比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含蓄、谦让、以和为贵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复杂、多样、异彩粉呈的汉民族地域风俗.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是以实现自然—人—社会的整体和谐为价值标准、目标和基本实践方式的新型整体主义价值观。其实践理性特质集中体现在三大方面:(1)以和为贵;(2)依道而和;(3)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调解制度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理念。它指在相关部门的主持下,由当事人双方进行协商,就权利和义务问题达成协议,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争议的活动,既体现了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又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互谅互让、以和为贵的思想,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经验”。在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社会矛盾突发的背景下,调解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逐渐成为解决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9.
温雅琼 《社区》2012,(8):48-49
中国“和生课” 北京四海孔子书院是一家私塾式的学校,书院学生为4—13岁少年儿童。过去的三年,书院一直与公益环保机构瀚海沙教育和文化工作室(简称瀚海沙)合作为学生开设“自然有机农耕体验”的课程,又称为“和生课”。“‘生生之谓易’,天地生人.以和为贵。和可以生万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它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涵涉儒、道、墨、释等家,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无疑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