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表面以描写一个孤独少女渴望借助爱情逃离家庭为叙事框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实则不仅影射了近代爱尔兰移民潮,更揭露了其导致的白皮肤性奴这一异常社会现象,以及当时的爱尔兰人对女性纯洁的广泛焦虑感和道德恐慌。小说以独特的反讽话语策略与社会语境和历史隐喻关联为基质,揭示了日常家庭伦理矛盾与冲突背后隐含的核心政治、经济及宗教等话题。  相似文献   
2.
伊芙琳》是詹姆斯·乔伊斯的一篇短篇小说,它短小精悍,却高度浓缩了多重深刻的主题思想。本文拟将通过对这篇短篇小说中的一小段文字进行语篇连贯分析来揭示着深刻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3.
最新闻     
《东西南北》2013,(24):4-5
世界最长寿双胞胎 秘诀是工作 英国的“世界最老双胞胎”伊芙琳和伊迪斯11月15日迎来她们的104岁生日。伊芙琳和伊迪斯1909年11月15日出生于苏格兰,两人已共同度过了一百多个生日。  相似文献   
4.
曼德拉曾经有过3次婚姻和6个孩子,养大成人了5个孩子。其妻子分别是伊芙琳、温妮和格拉萨。第一任夫人伊芙琳为他生养了4个孩子,其中的3个被养大成人;第二任夫人温妮为他生养了两个女儿。  相似文献   
5.
李晓筠 《理论界》2010,(10):145-146
伊芙琳》出自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片小说集《都柏林人》。小说中,伊芙琳在生活的苦痛与僵死的社会氛围中成长,日程式地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当面临改变困境的人生选择时,她却仓皇恐惧,拒绝逃逸。乔伊斯以此揭示都柏林的民众生活和精神状态,隐喻爱尔兰民族坎坷多舛的命运与迷茫不定的前程。本文围绕乔伊斯对国家与民众前途命运的思考,从"过往经验与未来图景"、"生存状态与国家隐喻"、"从自由选择到境况的力量"三方面解读伊芙琳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对作者与人物内在间距的自觉控制是乔伊斯写作的显著特点,在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伊芙琳》对此的体现最具典型性,集中呈现了乔伊斯操作文本的匠心。由于在故事结尾处,女主人公伊芙琳在都柏林北墙码头近似疯狂的行止,使得这部小说显得艰涩费解,在众口称颂的同时,也引来颇多歧见。本文拟以艺术家与人物的内在间距为着眼点,从乔伊斯的“瘫痪”和“显形”两个概念入手,并通过细查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相关论述,试图廓清《伊芙琳》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在文体上独具特色,并较好地服务于作品所表现的主旨,体现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乔伊斯和张爱玲这两位东西方文学大家无论在出生背景、写作风格、文学成就等等方面相差甚远,但是两者都非常擅长通过细致的描写刻画人性使作品散发永恒的魅力。他们笔下的两位女性的或留或走都无法摆脱男权社会的统治,都无法决定她们最终的幸福,选择背后唱挽的是女性无奈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詹姆士·乔伊斯著名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伊芙琳》,用短小的篇幅讲述了十九岁少女伊芙琳坐在窗边的所思所想。《伊芙琳》引入了众多的男性形象,特别是通过男性过客、伊芙琳的父亲以及伊芙琳的男友形象的介入,生动地勾勒出了伊芙琳这个在无奈的现实生活、美好的昔日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幻想中处于性别边缘、生死边缘和虚实边缘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着力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背景、情节、以及人物塑造这几个小说主要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了其中两篇,<阿拉比>和<伊芙琳>,来试图解释其中的主题是如何通过这些要素的呈现突显出来的.同时,隐喻和反复在背景描写中的运用以及作为刻画人物方法之一的视角转换在人物塑造中的运用都为情感瘫痪这个主题的突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