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进入学堂学习的女学生迅速成为了新文学杂志的重要作者,在女作家成长的过程中,新文学期刊及其主办者、编辑者的帮助和扶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女作者们借助现代出版的平台走向社会,走向读者,以集体的方式浮出历史地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女作家。  相似文献   
2.
彭国梁 《老年人》2009,(4):36-37
我在《长沙晚报》上开设了一个专栏《彭胡子掉书袋》,其中有一篇《凌叔华笔下的长沙》。文章见报后两天,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他叫彭明朗,1949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经济系,凌叔华、袁昌英、和苏雪林都是他们学校的老师。我在文章中写到凌叔华与她的朋友兰子作了一次“衡湘四日游”,他说兰子就是袁昌英。  相似文献   
3.
走进女性——凌叔华笔下的女性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叔华创作的女性系列形象通过反映那些“小姐们”、“太太们”、“母亲们”的现实生存状况 ,揭示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性的强制性规定 ,以及女性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追求对女性精神成长的重要性 ,记录了女性从“女性”走向“人”、走向“女人”的最初的沉重步履。毋庸讳言 ,这些形象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作者潜意识中的男性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和萧红分别是京派文学和左翼文学的重要作家,进入抗战时期,两人都创作了一部带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童年题材长篇小说,这其中有着惊人的巧合性和一致性。文章力图从对童年生活的遥忆、对人性、国民性的思考、对男权思想的批判、儿童视角的切入以及散文化的叙事文体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在叙事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有“新闺秀派”之称。曼斯菲尔德是英国著名女小说家,被视为心理写实派作家。两者间的比较研究,从现代文学时段到当下,连绵不绝。但这些比较大多强调两者具体艺术手法的相似性,而笔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发现,两者笔下都有一个“高门巨族中说话的女人”的人物谱系。通过这一谱系,一向被禁闭的女人发出了声音,这其实是曼斯菲尔德给凌叔华最大的影响,而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又使得各自的人物谱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6.
美的生活范式的追寻--论凌叔华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的散文创作通过独特的审美想象,借助于对自然和人情的抒写,构筑了一个自我的精神空间,从而获得心灵的诗意的栖息地。与此同时,凌叔华以绘画之技融入作文之艺,营造了清淡素雅的意境,传达出和谐、静穆、圆融之心境。本文主要从以上两方面探讨凌叔华散文创作,旨在论证凌叔华散文创作纯粹是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表达了对美的生活范式的追寻。  相似文献   
7.
中国向来是一个缺少笑声的国度 ,人们记忆中的讽刺作家也常常限于男性。其实不少现代女小说家也表现出喜剧的天分 ,她们的含蓄、温婉、超然与男性作家的辛辣、犀利、冷峻既是一种对比 ,也是一种互补 ,从而共同构建了中国现代讽刺文学  相似文献   
8.
凌叔华是“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著名女作家,其早期作品《酒后》、《绣枕》等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温婉淡雅、含蓄内敛的审美风格.其审美风格的外在表征为“二元+第三方”的结构模式、情节淡化蕴含的讽刺、“突转”与“发现”戏剧技巧的巧妙运用三个方面,并从闺秀才女与现代女性的综合体、小说家与画家的双重身份两方面分析了其审美风格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9.
10.
凌叔华的小说有意追求语言的通俗性与典雅性的统一,擅长用对话塑造形象,善于调配使用色彩词汇,从而形成了温婉清幽的独特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