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在古今中外的音乐文献中,复调作为多声音乐的一种写作思维和表现技巧,一方面它常常与主调音乐组织体相互渗透,呈现出灵活,多样的形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用复调音乐形式和各种表现手法谱成独立的音乐作品,虽然我国音乐专业中的复调理论体系是从西方传入的,但是我们在进行复调音乐分析时,却不能不涉及我国传统音乐中蕴涵丰富的复调音乐形态。本文通过对比来认识东西方复调音乐的技术理论以及表现手法与各自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专业复调音乐教学在中国不到百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之前以“对位法”、“赋格”为课程名称,之后改用“复调音乐”延续至今.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要恢复它原来的名称,但许多学者则认为这是时代和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学界展开了多年的关于课程名称问题的大讨论.本文针对杨勇教授的“是对位还是复调”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见解,主旨是进一步思考我国复调音乐教学及其学理的研究.站在复调写作技术教学的发展角度,以全国“三次复调学术会议”为基点,在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欧美、苏俄复调音乐教学体系的形成总是与它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结合,而我国复调音乐课程体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日本电影在世界人们看来是来自东方的启发。作为有声电影表现手段的音乐、音响,在电影中与画面配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本电影中的音乐在经过外来的形式冲击以后,又回到传统的歌谣曲形式中来;音响效果也是在不断革新、创造中发展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4.
复调理论贯穿了20世纪西方文论史,始于巴赫金,由萨义德来谢幕。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是对话性思维,是作者、主人公的对话,侧重作者与作品;萨义德的对位法是联系性思维,是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侧重读者和世界:二者在认识论上都基于客体的主体性,二者在方法论上都向文本外部拓展,注重事物间的联系,重视社会分析、历史溯源、同时性共存。但二者在东方观、体系性和破立之道上存在分歧,萨义德的对位法从三方面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挣脱欧洲中心倾向,放眼东方;打破整体性系统,关注局部;摧毁权威,有虚无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诗关于历史可能性的想象与书写,归根结底是关于诗歌技艺与语言可能性等问题的探讨,也就是说,诗歌中的现实与历史问题,终归是语言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历史对位法"的视角下,可以得到清晰的说明。自朦胧诗以来的当代诗,其"历史对位法"表现为三种历史观念和历史向度的竞争与角力,分别是"历史救世"、"历史终结"以及"历史神学"的观念。这些观念基本上可以概括1980年代以来当代诗的审美、政治、伦理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将会把我们暴露在一个真实的处境中。这三种观念在诗歌的具体写作方面则表现为,将自我的经验和境遇政治化或是"理论化"或是"神学化",萧开愚、欧阳江河和张枣的诗歌作品,则为我们提供了这些观念的具体例证。  相似文献   
6.
丁善德的钢琴组曲《春之旅》,在探索创作中国钢琴作品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作者介绍了此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创作动机;其次针对丁先生个人对创作道路的探询,指出了此作品在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全曲多角度的分析,阐述了此曲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最后作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了与它同一时期产生的其他钢琴作品的不同风格,更进一步指出了《春之旅》这部钢琴组曲在探索创作具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发展道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边沁的法典编纂思想的产生条件、内容和影响,然后从一般到具体,分析了边沁的<民法典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概括出它的两大特点:物文主义与权利义务对位法,继而分析了边沁的这些主张的局限和影响,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旋律的配合》是奥·赫胥黎最杰出的三部小说之一,是一部饱含哲理同时又具有讽刺意义的现实主义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赫胥黎借用音乐领域中的对位法理论作为叙事手法。对位法的应用,使得多个主题、人物、观念、情节得以同时发展,赋予了小说交响乐般的特色。本文拟对小说中对位法在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的应用作出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9.
李兴梧老师于2010年4月在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上,宣讲了《"Polyphony"一词的音乐涵义与历史沿革解析》一文。笔者多次阅读,心存几点疑虑,主要针对Polyphony中文译名,"复调音乐"取代"对位法","复调音乐"条目解读选择的词典,多声部音乐名词演进等几个问题有存疑。遂写此文与李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