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前不久,我在批阅学生的周记中看到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我看到卷子或者作业本上那‘×’号,尤其是被老师放大了的又红又粗的‘×’号时,我的头上好像被浇了一桶冷水。它似乎不是一个‘×’号,而是老师眼中发出的两道寒光,深深地穿入了我的内心。我感到它不像是画在我的作业本上,  相似文献   
2.
一次单元作文课结束了.课后.我认真地批阅着孩子们的习作。当我翻到一篇字迹歪歪斜斜的习作时,眉头一皱,再看内容:“天空不哭了,好像一片茫茫的大沙漠……”天空像沙漠,怎么可能呢?谁的习作?我生气极了.一看,江小豪!又是他,这个平时上课总爱捣蛋的小家伙。我不假思索地拿起手中的笔.在下面划了一道重重的红线.在旁边写上!  相似文献   
3.
“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一贯如此,似乎天经地义。于是乎,学生写作往往消极应付,教师则批得苦不堪言。有时教师即便精批细改,由于批阅时问过长(短则一星期,长则半个月),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后,最多瞥一下后面的批语和分数,就丢到一边去了,效果何在?  相似文献   
4.
一、奏本 奏本是明、清时代臣僚向皇帝上奏文书之一。明初规定,凡臣民言事于皇帝都用奏本。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规定,在京诸司有急切事务不能面陈的,许具题本进呈。这样题本、奏本并行,并进一步规定,凡公事用题本,官员私事用奏本。清沿明制,臣工上书,凡钱粮、刑名、兵丁、马匹等地方公务,用题本上报。凡属官员到任、升转、加级、记录、宽免、奖罚,或降革留任,或特贺赍谢恩,或代所属官员谢恩等事,  相似文献   
5.
一次,南京国民政府某部部长给蒋介石送去一份呈文。因时间紧,这位部长来不及在公文上签字,只盖了自己的私章,便匆匆送来请蒋批阅。蒋介石端详了半天,竟没认出这枚私章是谁的名字。原来,那私章是用"钟鼎文"刻写的,其形状就好像龟,令蒋心生不悦,遂提笔在图章上写了这么一句话"我非考古家",以此警示部下"勿再如此"。某日,一电文从前线驰来。电文曰:"已派五军增援。"蒋看后不由眉头紧皱,疑惑满腹。他认为,此电文犹如"咬着半截舌头说梦话"  相似文献   
6.
提起作文,很多小学生便愁眉苦脸,不知如何应付才好。而当老师们批阅着那些苍白无力的习作时,他们也常感失望,慨叹“劣文”为何如此之多。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使作文教学这颗明珠熠熠生辉.我为之思考并作了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7.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及其他少数民族.而建立的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权。清朝政权的特点是实行高度的君主专制制度,它把自秦以来的皇帝专制独裁制度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我国自秦朝开始,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取其三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更号为“皇帝”。  相似文献   
8.
议论文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是发表见解的最好形式,也是学生作文选用最多的文体。可同学们却常常为自己写出的议论文缺乏说服力、不吸引人而苦恼。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我发现学生所写的议论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特指出来并辅以相应的对策,以便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从而达到写好议论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为了解世界形势、判断英国动向,派专人赴澳门收集外文报纸,组织翻译,抄集成册,分送广东大员参考,至今抄件存六册,统称<澳门新闻纸>.上世纪50年代,<澳门新闻纸>经发现后便引起学界注意,但对它仍值得深究.林则徐组织的翻译班子应以中国译员为主,为译文作夹注的应是译者;批阅者不容置疑的便是林则徐本人,批文反映了林对中英交涉和战争即将爆发的关注;林则徐从外国报纸了解世界,不愧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派人采购、组织翻译、亲历批阅、抄集成册、指定传阅范围,这一流程相当科学,也对今人有启发之处.  相似文献   
10.
公文批阅,包含阅读理解与认定明示两个方面,公文阅读是给予明示的思辨前提,认定明示又是反馈意见的指认结果。阅读是对来文信息的提取,提取中又追寻着对公文内容的理解与判定,这是获取感知和理解的前奏。由于阅读文稿是组织传阅的既定流程,传阅过程带有被动接受与被动感知,尚未形成领导人定准的主导意见,而传阅的目的就是要力求获取领导层的认知态度、审阅意见以及所持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