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清末新政时期的编练新军和振兴实业分别被谕旨称为“急务”和“本源”,这是新政时期国家振兴的重要国策。两项国策的推行均需要有大量的财政投入。由于推行鸦片禁政,国产和进口鸦片税厘大幅度缩减,影响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拓展。在清廷的督催下,练兵新政不断得到强化,成为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的大项,这必然导致振兴实业因缺少足够的资金注入和宽松的税收环境而举步维艰。尤其是在制定国家预算的过程中,海陆军经费占据了国家财政预算相当高的比例,振兴实业这一国策在财政预算中并未明显地体现出来,形成了练兵“急务”突出,而实业“本源”却不断弱化的现实,两者在财政困绌条件下事实上处于“失衡”状态。朝野各方由此对军政失调、过分突出军备的倾向颇有微词,尤以各种报章的批评言论最为尖锐,国外人士对清廷推行新政中本末倒置现象的批评性观点也通过各种途径体现出来。清亡的原因也可借此得到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五卅运动时期,上海市民为声援无辜惨死的青年学生,发起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三罢"运动,《现代评论》上抵制英日两国。  相似文献   
3.
大海 《山西老年》2008,(12):35-35
我国最早的商业法始于清朝末年。当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后,外国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和商埠不断增加,他们要求清政府颁布有利于他们经商的法令,同时,国内各种机构也纷纷出现,亦要求法律给予保护。朝廷也认为:通商能振兴实业,强国富民。鉴于此,光绪帝于1903年3月25日下令,组织人力,参考各国商法,设立商部,颁布商法。同年12月,商  相似文献   
4.
永春 《当代老年》2009,(6):22-22
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交活动家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李四光之名,是他1902年在武昌由一次小小的失误而改取的。 清朝末年,洋务派首领之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开矿办厂,振兴实业,同时开设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这种新式学堂除继续教学生读经外,还讲授一些科学技术知识。湖北的省城武昌兴办新学的规模当时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少年有志者,都来武昌求学。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改良主义经济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影响重大。其维新变法的主张及生利分利、振兴实业、货币、利用外资等经济思想不仅在当时有重要意义,就是对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仍有很大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6.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受世界经济恐慌的冲击与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束缚,同时在国内天灾人祸不断以及自身经济竞争力不足与教育体制的弊端等因素的复合作用下,失业者遍及全国各行各业。据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分局统计,1935年全国失业人数已达589万余人,以广东最多,计157万余人。①弥漫全国的失业危机威胁着国家的统治基础,于是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振兴实业以解决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燕  王露璐 《船山学刊》2016,(5):107-112
孙中山在践行其"民生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振兴实业"等具体经济措施,并重视慈善救助事业。这些经济措施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意蕴,对富国强民、促进社会公平,弘扬博爱精神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当代中国各项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的中国,伴随着义和团起义和八国联军战争的爆发,业已拙态百出的清王朝,面临着因外忧、内患而带来的空前的权威危机。为了挽救其权威的不断衰亡,清廷毅然采取了包括:整顿吏治,调整机构;整顿军队,编练新军;振兴实业,奖励工商;废除科举制,改变教育体制在内的新政改革。然而,由于改革时机的把握不及时,策略方式的采取失当,以及改革者自身的能力缺乏、私心作祟等不利因素的局限,改革各项措施的实施终未能达到改革者的初衷。进而,这场意在自救的改革最终竟成了革命的催化剂,而非是革命的替代物。旧权威衰亡的改革瓶颈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