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元尚 《北京纪事》2009,(7):83-85
大家都知道《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要不是他熟悉土匪们的行话,也叫黑话,他大概一上山就得让座山雕给做了。可见一个人懂不懂行话,在江湖上是很重要的。今天古玩市场上,当然没人要你命,可是有人要你的银子。  相似文献   
2.
李青 《新天地》2015,(2):24-25
日前,一部由徐克执导的3D版电影《智取威虎山》勾起了人们心目中那个多年的"杨子荣"情结,一家老中青三代进电影院看杨子荣活捉座山雕,追忆往昔,几成盛况。算上这部电影,作家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已经先后被改编为一部现代京剧、两部电影和两部电视剧。1957年,曲波的这部《林海雪原》出版,曲波在开篇献词中写道:"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小说有虚构,但是70年前的东北剿匪战场上,英雄杨子荣确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胡铁华 《老年人》2007,(7):24-25
在上海市长宁区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对普普通通的七旬老夫妇,他们或在马路的树荫下散步,或拎着方便袋上街购物……如果没人介绍,谁也不会知道,两位老人——一位是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另一位是童老的夫人、京剧演员张南云。  相似文献   
4.
坤静 《山西老年》2015,(3):22-23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是我国当代作家曲波以其解放前在东北的剿匪战斗经历为素材而创作的,该小说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那么,这部红色文学经典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剿匪在林海雪原曲波出生在山东龙口市枣林庄的一个贫农家庭。他自幼酷爱文学,17岁入伍后,他又阅读了许多新  相似文献   
5.
《中华魂》2010,(3):I0004-I0004
六十二年前,侦察英雄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擒顽匪”,将满腔热血尽洒“林海雪原”。六十二年后,杨子荣烈士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乔装改扮、扬鞭策马上场,豪气干云。  相似文献   
7.
《中外书摘》2007,(7):32-34
周总理的一道指示 1969年某日晚,北京中南海礼堂。绛红色的平绒幕缓缓闭合,大型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相似文献   
8.
9.
1957年作家曲波根据自身战斗经历改编而成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出版,当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林海雪原》的文本几经再创作,由此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1958年首演后被改编成样板戏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2003年上映的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可称为其中的佼佼者。作为各个时期被国家给予了支持的作品,它们在主旨上一脉相承,但在艺术上又各具特色。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谱系,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同时《林海雪原》的文本流变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影响也是新中国社会演进的一个缩影,《林海雪原》的文本流变终究反映了主流思想与大众文化的互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阐释方式正是这种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