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4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政复议是WTO法律框架中有关法律救济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与WTO规则是相适应的 ,但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它与WTO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为确保WTO规则在国内统一、公正、合理的实施 ,我们应该进一步增强行政复议机关的独立性 ,树立行政复议的公正形象 ,同时修改《行政复议法》 ,赋予相对人对行政终局裁决的司法审查请求权。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法制现状,并在阐述行政听证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行政复议中引入听证制度有无必要性的问题.指出我国行政复议中引入听证制度,是完善行政复议法的需要,是对我国行政复议法制和实践发展成果进行确认和肯定的要求,同时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的科学界定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行政机关领导体制的优势 ,通过行政内部的层级监督与制约来实现行政的内在影响力 ;而且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机关来扩大对行政争议的适用范围 ,加强监督的的广度和深度 ;并且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手段来减轻司法负荷力 ,提高行政效率 ,实现行政公正 ,避免因繁琐的司法程序而加大社会成本投入 ,实现社会成本的经济效益 ,吸引行政相对人寻求复议途径解决行政纷争。因此 ,就《行政复议法》与原《行政复议条例》的复议管辖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案情回顾 李某系某建筑土木工程公司职工,2007年11月入职并与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入职前,李某要求公司将为其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用直接以工资形式发给他.公司按李某要求将每月应为其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直接发给李某,没有为其参加工伤保险,并在双方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中注明:如李某发生工伤事故,责任完全由本人承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推动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呼声越来越高。早期的行政复议制度存在同案不同判、中立性无法保证等弊端,导致其公信力较弱。实现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核心要义是完善行政复议制度,首要课题是恢复行政复议制度的公信力。从长远来看,应将行政复议前置制度视为一项试验手段,通过确立行政复议前置标准逐步扩大行政复议前置的适用范围,重建行政复议的制度公信力。结合行政复议前置的判定标准和行政行为的现实特征,当前可以将政府信息公开行为、负担行政行为、授益行政行为等具体行政行为确定为行政复议前置的试验领域。  相似文献   
6.
公安信访转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的必要在以往的公安信访工作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认为公安信访制度是公安运行制度的一种补充,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次要组成部分,往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认识,提升公安信访工作的价值高度,全面反省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到公安信访转型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司法化: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重构之根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志红 《创新》2007,1(4):91-95
行政复议司法化是孕育于西方国家行政审查制度之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的一种改革模式。分析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现状及困惑,介绍英国、韩国及台湾地区对行政复议制度进行司法化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重构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行政复议制度在我国已确立多年,目前实践的主要状况为行政舣案件数量不多、复议决定维持率过高、复议程序过于行政化等,导致该制度面临着公信力缺失和效率优势无法发挥的困境.通过分析其原因,应当从如下方面加以改革:扩大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使合法权益受侵害的行政相对人都能得到救济;设立专门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使其不受外力干涉自主作出复议决定,提高复议公正性;设置行政复议工作人员任职资格制度,提高行政复议质量;加强行政复议司法化,将实现程序正义的一些最基本的司法制度运用到复议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法治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行政管理实践中,非强制行政行为不断地被发展和重视,其可以弥补行政主体理性不足产生的管理缺憾;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还权于市场;还可以有助于改变政府形象,降低执法成本。非强制行政行为并非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主观臆造产物,其有着丰厚的理论与实践支撑,具体包括行政法精神支撑、时代特征支撑和《行政强制法》草案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并未涉及行政指导行为是否具有可复议性,但由于行政诉讼制度将行政指导行为明确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尤其是不适当地强调行政指导行为的非强制性以及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的衔接,行政指导行为一直被排斥在行政复议的大门之外。从严格依法行政的角度看,将行政指导行为纳入行政救济范围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而且与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依托行政救济机制,国家可对行政指导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并可实现包括信赖利益和期待利益在内的相对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